胡敏
資費高、網速慢是國內電信用戶對我國寬帶服務投訴最多的問題。近幾年許多互聯網企業也一直詰責國內主要運營商資費太高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為了回應社會的普遍訴求,李克強總理今年以來已經連續三次督促寬帶提速降費。在上周五下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同時宣布寬帶提速降費方案,這是落實上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的五項措施的一項具體行動,也為國內廣大電信消費者長期詬病的我國電信“網速慢、資費高”問題打開了通道。
早在今年3月5日,總理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經濟、農業界聯組討論時就提出,“有些發展中國家的網速都比北京快”。在4月14日在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對於與會者“流量費太高了”的反映,李克強又要求有關部門負責人盡快研究把寬帶流量費降下來的方案。到上周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上,國務院部署推出“促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的五項措施,總理指出,降低網費和流量費,這不是政府的決定,而是“不降不行”的市場選擇。一個大國總理就一項具體商業運行中的問題三番五次提出具體要求,親自推動問題的解決,這還不多見,可見這是一個“民生關切、問題集中、梗阻較多”的大問題。
在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已經是網民數量和手機擁有數量的世界第一大國,尤其是當前我國各行各業都在擁抱“互聯網+”時代,但目前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卻遠遠滯后於經濟提質增效和“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需要。業界人士就指出,國內無論固網寬帶還是移動寬帶,網速與歐美國家相比有明顯差距,比如,固網寬帶落后美國約五年,移動寬帶落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約四年。詬病最多的還是,由於幾大運營商處於的“壟斷地位”,其電信業服務能力也與“互聯網+”時代的市場需求存在巨大落差。
事實上,這幾年我國電信業三大運營商的競爭十分劇烈,價格戰頻發,資費客觀上一直在下降,但緣何“網速慢、資費貴”現象仍屢遭吐槽呢,其根源不僅涉及到技術創新進程,更涉及到國有電信企業的全面改革和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創新,以及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的電信法律法制尚需彌補“短板”。目前資費偏高、網速慢問題,與4G網絡發展、寬帶的普及覆蓋程度和運營商攤平前期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相關聯。與國外電信業一個很大不同的是,國內電信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到管理體制的束縛,網絡經營有著不同的市場主體而卻有著血緣關系,並未展開實質性的競爭。與此同時,運營商既要保証持續的盈利能力,有著監管部門嚴格的關鍵績效指標(KPI)考核制度,又要顧及社會公共事業而投入巨大的建設成本,但受制於政策因素其發展驅動力普遍不足,企業和個人回報卻十分有限,由此也導致電信行業營收模式單一,主要集中在短信、語音、流量等管道型收入上,增值服務收入低,業務模式缺乏創新,等等。
雖然這次在民間強烈呼吁和總理直接以行政命令方式的推動下,三大運營商客觀上是一種網速的“被提升”和資費的“被降價”,但煩冗的計費方式太讓消費者“雲裡霧裡”,雖然有所受惠但頗感一種運營商的“自不情願”。不過,工信部門和電信運營商必須明白的是,網絡生態不僅事關網民的網絡體驗,也與宏觀經濟聯系到了一起。中央政府的思路已經非常清晰:若網費貴、網速慢的問題不解決,中國“互聯網+”就難以形成引擎效應和財富效應﹔隻有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促進提速降費,才可以降低創業創新成本、為“互聯網+”行動提供有力支撐,並進一步拉動有效投資和消費、培育發展新動能。因此,網絡降價提速是大趨勢,目前三大運營商提速降價還只是個開始。
以網絡降價提速為始,進一步促進我國電信業改革和電信行業的充分競爭,是一個根本。首先,當務之急是要切實降低運營商網絡運營成本。有關部門要厘清運營商的公益與非公益之間的差別,目前三大運營商作為國有企業承擔著公共服務職能,運營商必須加快網絡建設和盡快降低資費以讓更多的消費者獲益,但又要促進電信企業做強做大,國家需要通過扶持政策和加快像基站、鐵塔公司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化解運營商成本壓力。其次,要變革現有的對運營商的考核體制,對現存的考核機制要做深入的分析,把阻礙運營商運營的相關制度廢除,迅速建立適合現代通訊市場系統運營的新體制。再次,作為電信運營商傳統業務收入已經下滑,必須要加快向流量經營轉型,通過創新實現流量多元化模式,增強電信增值服務盈利能力。更主要的,是健全電信市場活力,通過完善法律體系,促進電信法建規立制,加快基礎電信服務開放步伐,形成有序的電信市場競爭,解決供給不足和差異化競爭不足的問題。資費貴與市場競爭不足直接相關,因此要加大在信息基礎建設、網絡服務供應方面的民資引入,讓民資能進得來、活下來又能競爭起來。
李克強總理說,提網速降資費是市場選擇。更深一層意思是,推進電信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這是最大的市場,也是中國電信行業的發展潛力和巨大所在,空間也很大。理解了這一點,三大運營商乃至於整個電信業就真正走出了發展的“最先一公裡”。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相關專題 |
· 胡敏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