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打造工作“特色亮點”切莫過了頭

彭泰山

2018年11月28日10: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單位工作多、任務雜,已經是當前部門工作的一道別樣風景。客觀地說,基層單位能夠高標准完成上級各部門交辦的任務,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然而,每到年底,基層單位又不得不花心思挖掘大量的亮點和看點,作為迎檢的看點,指望在考核中得高分、受表揚。

工作中敢於打破慣性套路,主動進行探索創新,走別人未走過的路,確實有可能總結出特色亮點,為工作“加分添彩”。可是,有的地方把打造亮點作為終極目標,片面追求數量,刻意“拔苗助長”,甚至費盡心思在紙面下功夫,美化成效、杜撰經驗,把常規做法講得亮點紛呈,丁點成效擴充到無限大,助長了弄虛作假歪風,也帶偏了工作方向。

眾所周知,特色亮點的總結來自於工作的反思,在“求異思維”中找到新做法、新途徑,復制推廣后帶動面上工作提質增效。鼓勵基層干部在工作中大膽創新,先行先試,避免年復一年走老路、機械應付完成目標任務,其初衷本也無可厚非。可是,一旦將特色亮點作為考核“重頭戲”,基層干部為了加分,工作不夠就隻能造假來湊,把人為編造亮點作為迎檢“捷徑”。試想一下:一個基層單位的每年的特色亮點多達數十個,完全脫離了常識,還有多少引導示范意義?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基層干部在考核分值的誘惑下,背離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固然不對,可一些上級部門對亮點工作任務下達過多,恐怕也難辭其咎。畢竟,不是每一項工作都必須年年創新、反復改革,一個單位也不可能做到“萬能無敵”,件件工作有亮點。

要知道,特色亮點的培育絕非朝夕之功,哪怕像“盆景”一樣精心呵護,也需要一個較長的生長周期,過分施加挖掘特色亮點的壓力,無異於逼著基層干部造假。但在急功近利的心態下,現場培育不能迎檢達標,就隻能在“挖掘”方面下功夫,在普通做法上搞文字表達創新,用“新瓶裝老酒”,就成了心知肚明的流行做法。

創新精神不可或缺,亮點特色固然重要,但也只是工作的“點綴”,而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工作,才是工作的“基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把追求亮點和看點當成最終目標,顯然是本末倒置、喧賓奪主,不僅對推動基層工作毫無幫助,還會嚴重助長形式主義作風,令工作走虛、誤入歧途。

遵循基本的工作規律,適當培育特色亮點,確實值得推薦,但凡事過猶不及,需把握好尺度和輕重,切不可當成“主業”,動搖了工作的根本。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清風時評
· 網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