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傳月
2025年07月24日08:41 來源:光明日報222
【學思踐悟】
習近平總書記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形成齊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設長效機制。通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建設主體、內容、手段和機制等方方面面,而且涵蓋的領域、環節繁多且彼此關聯。新時代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必須牢固樹立並貫徹系統觀念。
多元主體協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涉及面廣,不能僅靠某一個組織或某一個部門來完成,而是需要城市、村鎮、單位、家庭等多元主體協同聯動。一方面,破除實踐中存在的各自為政、互不往來、活動重復、內容雷同等問題,促進不同組織、部門聯合共建,共享優勢資源,強化監督管理,更加有針對性、高效地參與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完善工作制度和保障措施、制定負面清單等方式,形成良性的長效常態協作。另一方面,廣泛動員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公眾參與程度是精神文明建設能否取得實效的重要標尺。新時代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就要推動人民群眾由“被動參與”向“主動融入”轉變。為此,應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志願精神,黨員干部示范帶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積極參與,推選和鼓勵有意願、有號召力的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組織、決策和管理全過程,並注重發揮專業社會工作隊伍的作用。同時,拓展公眾參與渠道,提高參與的有效性和覆蓋面。在此過程中,將線上線下的公眾參與相結合,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交互性和體驗感。
多維內容一體建設。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等,都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理想信念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居於核心位置,是精神之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國各族人民在價值觀念上的最大公約數,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指引﹔道德建設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凝聚社會共識、規范行為准則、提升文明素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側重於微觀具體生活,凸顯了精神文明建設內容不斷向細微處延伸﹔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本途徑。各方面具體內容相互交織、互為支撐,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新時代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在內容上需要進行一體化建設,繼續深化對精神文明建設各方面內容內在聯系的認識﹔強化頂層設計,政府統籌規劃,在發展目標、內容體系、實施策略上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加強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強大合力和整體格局。
多種手段綜合運用。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應綜合運用教育、宣傳、法律、行政以及村規民約等多種手段,堅持多管齊下,提升建設效果。具體而言,重視教育教化,根據時代特點和群眾思想情況,增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採用科學有效、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多維度、分類別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宣傳引導,一方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原則,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完善輿情與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注重信息觀察、數據整合處理,注重網絡輿情信息工作,建立靈敏高效的工作網絡和科學完善的工作機制。突出法律作用,將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2018年中共中央印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就是典型案例。完善行政手段,政府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法規,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加大公共資源投入,優化資源配置,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宣傳教育和示范引領,增強全民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認識和參與度。村規民約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有助於弘揚傳統美德、提升道德水平,規范村民行為、維護社會秩序,促進文化傳承、增強文化認同,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認識,增強其遵守和執行村規民約的自覺性﹔結合鄉村社會的實際情況和時代要求,不斷完善村規民約的內容﹔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的執行和監督機制,確保村規民約得到有效執行。
多重機制有機銜接。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構建科學的運行機制,包括協調機制、融入機制和激勵機制等,以貫通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協調機制主要包括領導協調和資源調配等方面,前者保証機構設置、責任劃分、工作制度的科學有效性,后者著力於改善精神文明建設資源不足的狀況,破解不同區域、不同領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融入機制包括融入基層黨建,以黨的建設工作為引領,融合基層黨建陣地、平台、隊伍,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融入社會治理,積極調動社會力量,以志願服務、團體活動等形式有效對接基層群眾,與群眾建立親密信賴關系,打造扎根基層的常駐隊伍、群眾身邊的精神家園,從而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激勵機制包括政策激勵,繼續推動道德建設制度化,建立完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關愛制度﹔物質激勵,如通過發放獎金、改善工作條件等方式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效果﹔精神激勵,廣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多層次、多項目評選活動,並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深入基層宣傳先進典型,擴大和強化先進典型和品牌的示范效應,在全社會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趕超先進的良好氛圍。
(作者:江傳月,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