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2025年07月25日13:53 222
柳亞子是一位忠貞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主義革命者,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他又是一位極具個性、聲情激越、意氣風發的詩人,一生寫了7000多首詩。柳亞子是毛澤東與其詩詞唱和最多的詩友,而他為毛澤東寫的詩作有數十首之多,直抒胸臆,蘊涵豐富。這些作品記述與毛澤東的交往如數家珍﹔表達對毛澤東的贊頌獨具慧眼﹔評價毛澤東的詩才登峰造極﹔抒發受毛澤東的影響發自肺腑,堪稱是現代中國詩壇一道特色鮮明的靚麗風景。
一、粵海難忘共品茶
柳亞子是孫中山的忠實信徒,積極擁護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參加了改組后的中國國民黨。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制造“中山艦事件”,這是國民黨新右派向共產黨發動進攻的一個信號。1926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二屆二中全會。柳亞子當時是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毛澤東是以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和國民黨中央代理宣傳部長的身份出席會議。會議期間,蔣介石以“消除顧慮,杜絕糾紛”,“改善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間的關系”為借口,提出“整理黨務案”。蔣介石企圖減少共產黨在國民黨中的數量,削弱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的地位,篡奪國民黨的領導權。毛澤東對這一違背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提案據理反駁,當即得到何香凝、彭澤民和柳亞子等國民黨左派的堅決支持。最后,蔣介石的陰謀受到嚴重挫折。
“整理黨務案”的陰謀行徑讓柳亞子對國共合作的前景感到擔憂,為此,他曾勸說中共代表惲代英採取非常手段消除后患。惲代英表示,共產黨相信群眾,隻搞群眾運動,不搞陰謀。未獲結果,柳亞子又約毛澤東到茶樓密商,可是毛澤東的說法與惲代英的完全一樣,而且認為採用非常手段隻會損害國共合作。柳亞子感到了失望,不等會議結束,就以母親病重為托詞,回吳江老家去了。
盡管雙方見面沒有達成共識,但這次品茗商談卻給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1949年4月29日,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首聯的“飲茶粵海未能忘”句,描繪的就是他們第一次在廣州相識的情形。柳亞子對毛澤東的政治抱負和文韜武略倍加贊賞,頗有相見恨晚的感慨,后來在詩詞作品中也一再提及此事。1941年他寫的《寄毛潤之延安,兼柬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董必武、張曙時諸公》一詩中的“粵海難忘共品茶”即指此事。1945年他寫的《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闊別羊城十九秋”,指的是廣州一別十九年。1949年3月25日,他們在北平重逢當天,柳亞子賦七律四首,其第二首的“二十三年三握手”,廣州相見當是第一次“握手”,而“珠江粵海驚初見”則是舊事重提。1949年寫的《五月五日馬克思誕辰赴毛主席宴集》第二首“粵海咸京堪比例”中的“粵海”,指的也是廣州相識一事。
二、並世支那兩列寧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柳亞子為免遭迫害,去日本游歷,次年又回到上海投身反蔣斗爭。1929年,他了解到毛澤東在井岡山領導的武裝斗爭風起雲涌,格外興奮。他在《存歿口號六首》之一寫道:“神烈峰頭墓草青,湖南赤幟正縱橫。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神烈峰”,即南京紫金山,是孫中山的陵墓所在地。他自注:“兩列寧”指“孫中山、毛潤之”。柳亞子是第一個把毛澤東和孫中山並稱為“列寧”的人,不僅反映了他對孫中山和毛澤東的無比崇拜,也充分體現了他超人膽識和卓越慧眼。
1932年,正是蔣介石對中央蘇區大舉進攻的時候,柳亞子聞聽毛澤東率領根據地軍民接連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三次大“圍剿”,備受鼓舞,欣喜非常,欣然寫下《懷人四截》一詩,開頭一截即以毛澤東為題:“平原門下亦尋常,脫穎如何竟處囊。十萬大軍憑掌握,登壇旗鼓看毛郎。”柳亞子借用平原君和毛遂自薦的典故,稱贊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勝利,對毛澤東所從事的事業寄予殷切的希望。
柳亞子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他對馬克思主義充滿景仰。他在《仗劍集(1924—1927年)》的《空言》一詩中寫道:“孔佛耶回付一嗤,空言淑世總非宜。能持主義融科學,獨拜彌天馬克思!”有人曾經詢問柳亞子:“先生詩數千首,哪些是代表作?”他回答:“沒有。”又問:“難道一首也沒有?”他沉思片刻,答道:“倘本詩言志之旨,這首題為《空言》的詩,勉強可算代表作。”在他所撰寫的《樂國吟》后序中,他自署“列寧私淑弟子”﹔后來他又曾請人刻了兩方閑章,其一“親炙中山”,其二“私淑列寧”。1937年6月25日,毛澤東在致何香凝的信中提到柳亞子時說:“像這樣有骨氣的舊文人,可惜太少,得一二個拿句老話說叫做人中麟鳳。”毛澤東此言可謂是一語中的。
柳亞子為毛澤東寫的詩中,總是把毛澤東和馬恩列斯以及孫中山相提並論。比如,1945年寫的《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中的“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昆侖頂上頭”,《潤之招談於紅岩嘴辦事處,歸后有作,兼簡恩來、若飛》中的“中山卡爾雙源合,天下英雄見略同”,《瘦石為潤之繪像,即題一律,用余自題肖像韻》中的“恩馬堂堂斯列健,人間又見此頭顱”,《潤之書來,有“尊詩慨當以慷,卑視陳亮、陸游,讀之使人感發興起”雲雲,賦贈一首》中的“陸游陳亮寧卑視?卡爾中山願略同”﹔1949年寫的《五月五日馬克思誕辰赴毛主席宴集》第三首中的“中山衣缽君能繼,大道之行天下公”,《五月五日馬克思誕辰赴毛主席宴集》第一首中的“卡爾中山兩未忘,斯毛並世戰玄黃”。
三、千古詞人共折腰
1937年,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首次披露毛澤東的《七律·長征》,自此毛澤東擅長寫詩也廣為人知。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柳亞子正在編一本《民國詩選》,想把《七律·長征》收入其中,便向毛澤東索要詩稿。毛澤東於10月7日把《沁園春·雪》抄贈給他。柳亞子讀了毛澤東的雪詞,詩興大發,步韻和了一首《沁園春》:“次韻和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廿年重逢,一闋新詞,意共雲飄。嘆青梅酒滯,余懷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隻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秾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亞子在毛澤東題寫《沁園春·雪》的紀念冊上寫了一段《索句后記》,對其大加贊譽:“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勝陵谷滄桑之感,余索潤之寫《長征》詩見惠,乃得其初行陝北看大雪《沁園春》一闋,讀之余嘆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作。高如蘇猶未能抗爾,況余子乎,效顰技痒,轍復成此。”柳亞子還為《沁園春·雪》寫了一篇跋文:“毛潤之沁園春一闋,余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后,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中共諸子,禁余流播,諱莫如深,殆以詞中類帝王口吻,慮為意者攻訐之資﹔實則小節出入,何傷日月之明,固哉高叟,暇當與潤之評論之。……余詞壇跋扈,不自諱其狂,技痒效顰,以視潤之,始遜一籌,殊自愧汗耳!”
1945年11月14日,《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欄目首次發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轟動一時,可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在重慶引起一場“雪仗”。據不完全統計,國民黨控制的《中央日報》《和平日報》《文化先鋒》《益世報》先后刊出30多首和詞,10多篇文章。國民黨御用文人立場極為反動,語言尖酸刻薄,肆意惡毒攻擊毛澤東,極力貶低《沁園春·雪》,真乃“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就在酸臭文人舞文弄墨之時,進步陣營的文化人也奮起反擊。柳亞子當然不會漠然視之,他又和了一首《沁園春·疊韻贈中共代表團一闋》:“風馬雲車,從天而降,赤旗怒飄。喜延京高囑,群才濟濟﹔嘉陵俯瞰,濁浪滔滔。天上星辰,人間麟鳳,玄圑昆侖無此高。和平使,叱金釵十二,一例妖嬈。 皇華妙選多妖,誠黔首蒼生肯折腰。看炎黃苗裔,豆萁慘淡﹔金湯城郭,風雨刁騷。民治評量,政權聯合,美璞精镠共琢雕。涂山會,笑防風后至,載骨明朝。”
四、勝我十年螢雪功
廣州一別后,柳亞子與毛澤東遠隔千山萬水,但彼此相互惦念。1937年6月25日,毛澤東在致何香凝的信中寫道:“看了柳亞子先生題畫,如見其人,便時乞為致意。”1944年12月21日,毛澤東致信柳亞子說:“廣州別后,十八年中,你的災難也受得夠了,但是沒有把你壓倒,還是屹然獨立的,為你並為中國人民慶賀!”讀了毛澤東的多次來信,柳亞子激動萬分,更增加了與共產黨團結合作、革命到底的決心和力量。他宣稱:“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國的光明在延安。”1945年,柳亞子賦詩《延安一首,五月二十六日賦寄潤之》:“工農康樂新天地,革命功成萬眾和。世界光明兩燈塔,延安遙接莫斯科。”一個國統區的民主人士能有如此鮮明的政治判斷,實屬難能可貴。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飛赴重慶參加和談,柳亞子認為毛澤東“這次是抱著大仁、大智、大勇三者的信念而來的,單憑他偉大的人格,就覺得世界上沒有不能感化的人,沒有不能解決的事件”。他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中盛贊毛澤東的膽略:“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尤其是毛澤東和他單獨交換了對和談與時局的看法后,柳亞子信心倍增,有撥雲見日之感,在《潤之招談於紅岩嘴辦事處,歸后有作,兼簡恩來、若飛》中感慨:“與君一席肺肝語,勝我十年螢雪功。”他在和毛澤東的《沁園春》中表示“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有人認為此句“自視甚高”,這又何嘗不是他與毛澤東同心同德的一種鮮明態度?
1949年2月,毛澤東專電誠邀柳亞子共商國是,他在《毛主席電召北行二月二十八日啟程有作》中寫道:“六十三齡萬裡程,前途真喜向光明。”3月25日,毛澤東抵達北平,柳亞子前往歡迎並參加宴會,他即席賦詩道:“中國於今有列斯,萬家歡忭我吟詩。”然而,3月28日,他卻寫了《感事呈毛主席》,心存牢騷而欲歸隱。4月29日,毛澤東在《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婉言勸他:“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柳亞子當即寫下《次韻奉和毛主席惠詩》,詩中有“昆明湖水清如許,未必嚴光憶富江”,他誠懇接受規勸,表示願意參加新中國建設。5月1日,毛澤東專程到頤和園拜訪他﹔5月5日,毛澤東派秘書陪他到碧雲寺拜謁孫中山衣冠塚,隨后邀他到雙清別墅共進午餐。毛澤東對他一片真誠,柳亞子感慨:“自揆六十三齡,生平未有此樂也。”1950年10月3日晚,柳亞子參加國慶聯歡,新中國形勢喜人,柳亞子對毛澤東心悅誠服,在《浣溪沙》中由衷贊頌:“不是一人能領導,哪容百族共駢闐?”
(來源:《中國政協》2025年第14期,作者系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原副院長,韶山干部學院外請教授)
相關專題 |
· 汪建新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