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栩君
2025年08月05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222
【觀察與思考】
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完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和標准體系”作為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關鍵舉措,體現了綠色標准體系建設對推動低碳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綠色標准通過設定准入紅線強制落后產能退出,依托技術規范引導清潔投資與創新,並借助國際互認體系降低綠色貿易壁壘,是驅動降碳增效的有效手段。我國應持續完善綠色標准體系,充分發揮綠色標准的制度保障、技術方向指導、市場牽引、產業引導作用,加快、加緊推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一
綠色標准是指為了推動經濟活動和消費行為向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方向轉變,由政府或行業組織制定的用於規范和約束產品、技術、服務、流程等在環境可持續性發展方面表現的規則要求,主要分為國家標准、地方標准和行業標准三類。國家標准既包括強制性標准也包括推薦性標准,地方標准和行業標准通常為推薦性標准。強制性綠色標准屬於技術法規范疇,技術內容相對明確、詳細且具有較強的法律強制約束力,是企業必須遵守的要求准則。推薦性綠色標准是企業自願採納執行的綠色標准,這類標准通常代表行業先進水平或國際最佳實踐,具有重要的市場指引和引領作用,國家通常鼓勵採用推薦性標准。從效力要求的優先級來看,國家標准優先於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國家綠色標准設定基礎底線與通用框架,地方綠色標准針對區域特點制定更嚴細則,行業綠色標准填補技術空白並提升相關要求,三者相互補充形成協同標准網絡,共同驅動技術迭代、資源高效利用與產業低碳轉型。
綠色標准為推動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方向。綠色標准具有前沿性的特點,即要求標准能夠持續跟蹤行業技術發展趨勢,並及時將前沿技術轉化為明確的技術指標和環保要求,從而為低碳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提供技術指引。一方面,綠色標准通過明確綠色技術創新的性能邊界、測試方法、認証流程,將復雜的技術參數細節化、產品技術要求規范化,從而降低綠色產品、綠色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有效激勵研發主體實現綠色創新﹔另一方面,綠色標准為技術創新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挑戰,激勵企業和研究機構主動突破已有技術路徑,主動開發更高效、更清潔、更低成本的關鍵性技術,從而驅動技術迭代升級。
綠色標准為推動低碳產業發展提供市場牽引。在規范市場秩序方面,綠色標准通過明確界定符合低碳要求的技術、產品或服務,設立清晰的市場准入門檻,提供統一的公平競爭准則,能夠有效規范市場主體的碳減排行為,保障低碳市場規范有序、穩健運行。在引導消費轉型方面,綠色標准為消費者提供可量化的、權威的環保認証依據,可以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低碳產品和服務,強化低碳產品市場需求。在國際市場競爭方面,主動對接國際綠色標准,深度參與國際綠色標准制定,可以通過標准互認,破除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提升本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綠色核心競爭力。
綠色標准為推動低碳產業發展提供產業引導。綠色標准具有指引性的特點,能夠引導各類要素向綠色領域集聚,從而優化產業結構,驅動產業結構綠色升級。一方面,綠色標准通過設置污染排放的准入閾值,對高污染行業進行篩選,推動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或退出市場,從而淘汰落后產能,助力傳統產業清潔化轉型。另一方面,綠色標准體系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提供明確的綠色發展導向,能夠有效引導資本、技術、人才等關鍵生產要素向綠色低碳領域集聚,促進綠色產業規模化發展。
綠色標准為推動低碳產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作為國家治理體系與基本制度的重要構成部分,綠色標准發揮著制度保障作用。一方面,在技術迭代快的領域,通過標准先行,建立起強制性與引導性綠色標准相結合的標准體系,能夠為環境政策的制定提供技術規范和評估依據,保障綠色標准與環境政策形成協同合力,為低碳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強制性綠色標准通過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具體化、可操作化的標准細則,使法律的實施具備量化依據,保障低碳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
通過持續完善綠色標准體系,加快、加緊推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實踐中應把握好以下要求:
統籌協調多層級標准實現優勢互補。標准體系的實施應當強化多層級主體的互動,即推動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實現更為有效的銜接與協同,形成治理合力,共同構建“全國統一+垂直深耕+區域創新”的標准治理架構。首先,形成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多層級標准協同的治理體系。在通過國家標准確立全國統一的技術底線要求的基礎上,細分行業標准,規范引領各領域前沿技術的發展,同時制定地方差異性標准,引導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其次,以強制性標准與推薦性標准並行為抓手,驅動標准有效實施。強制性標准與推薦性標准共同構成底線管控與高線引領並行的標准治理體系,企業應遵循“強制標准守底線,推薦標准爭高線”的策略,以強制性標准保証企業合規生產,以推薦性標准鞏固企業技術引領地位,雙標准並行共同賦能低碳產業發展。
推動政府與市場主體共建綠色標准體系。綠色標准的制定應協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參與。強化政府部門的統籌職能,確立其在制定綠色標准中的核心指導作用,構建跨領域、跨行業的綠色低碳標准體系。發揮市場主體的協同效應,共同推進完善綠色標准體系。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科研院所深度參與標准制定,引導企業將技術實踐轉化為標准指標,建立結構科學、技術先進、兼容開放的綠色標准體系,保障綠色標准實施的公益性和科學性。
拓寬綠色標准的覆蓋廣度和技術規范深度。綠色標准的制定需顯著拓寬其行業領域覆蓋廣度與技術深度,形成更具前瞻性和約束力的技術規范體系,以此激勵企業通過加大綠色技術創新研發,實現全方位、深層次的綠色低碳轉型。一是要全面拓展綠色標准的行業覆蓋范圍,填補關鍵領域空白並延伸至新興業態,為企業的全鏈條綠色發展提供明確指引。二是要顯著提升綠色技術規范的前沿性與約束力。動態、廣泛地吸納前沿綠色技術成果,並將其內化為綠色技術規范,以提升綠色技術規范的前沿性,同時通過明確碳排放等關鍵參數的強制性限值與階梯式目標,將綠色技術創新的最佳實踐及時轉化為綠色標准要求,以提升綠色技術規范的約束力。
深化綠色標准與環境政策協同聯動。推動環境政策與綠色標准體系有效銜接,形成政策合力,協同推進企業減排。一方面,發揮綠色標准對環境政策技術目標的引領作用。建立綠色標准動態調整機制,緊盯前沿先進技術迭代趨勢,將先進技術指標轉化為可量化的政策目標,為環境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另一方面,強化環境政策對綠色標准的執行保障功能。將強制性標准要求融入環境政策的設計中,通過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及強制性監管手段推動企業減排降碳,或對主動採用推薦性標准的企業給予政策激勵及補貼支持。
提升綠色標准國際化銜接與互認水平。主動參與國際標准組織規則制定,搭建雙邊及多邊標准互認機制,暢通國際貿易互動通道,推動我國在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關鍵核心領域的標准國際化,提升我國在國際標准組織中的參與度,實現在國際市場中由標准參與到標准主導的轉變。引導跨國企業採用國際通用的綠色標准,提升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優化完善國際綠色貿易規則,實現標准跨國互通互聯,促進全球綠色貿易自由化與便利化。依托綠色標准互認帶來的貿易便利化優勢,深化與國際組織、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與交流,提升我國綠色競爭力。
(作者:劉栩君,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