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豐富內涵和實施重點

2025年08月06日08:43    來源:經濟日報222

原標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豐富內涵和實施重點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對此作出深刻論述。我們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加快落實黨中央關於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持續增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內涵豐富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是應對全球挑戰、增強發展動能的現實需要,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選擇。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的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深化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當前,全球經貿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國際經貿規則迎來新一輪重構,呈現三個顯著特征:一是市場開放更趨全面,新的經貿規則通過大幅度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推動商品、服務、資本和數據的自由流動﹔二是規則覆蓋更為廣泛,延伸至“邊境后”領域,涵蓋數字貿易、國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可持續發展等﹔三是實施機制更加嚴格,高標准經貿規則通過強化爭端解決機制、透明度要求和履約監督,增強了規則的約束力和執行力。從現實情況看,我國在制度型開放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下一步,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要體現為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通過構建規則規制互認、管理標准銜接的制度框架,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形成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型開放框架。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開放。《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內外需市場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有利於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加強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二是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更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開放。《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從全球視野看,新質生產力是贏得未來國際競爭優勢、更好掌握主動權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在高質量專利、關鍵核心技術、高端人才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部分發達國家在先進半導體、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等領域對華實施技術封鎖並限制投資合作,這些因素都不利於我國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需加快集聚全球人才、科技、知識、資金、數據等先進優質創新要素,推動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提升和前沿技術革命性突破,加快形成先進生產力。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與世界合作共贏的開放。《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資源分配矛盾日益加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面臨壓力。對此,需積極適應並有效引導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中國的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就是要以自身開放推動世界共同開放,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開放。《深化對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認識》指出,“越開放越要重視安全,越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著力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煉就金剛不壞之身”。發展和安全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局部斷裂風險上升,糧食、能源、數據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疊加,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再看國內,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日益深化,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諸多領域的安全風險凸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擴大開放並實現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而繁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充分考慮更加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以經濟安全為基礎,構筑與更高水平開放相匹配的開放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增強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明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點任務

  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准發力。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形成更高水平制度供給。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深化國有企業、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政府採購等領域改革。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推動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提升對外開放平台能級,賦予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更多自主權,考慮支持其在要素跨境流動、數據安全管理、離岸貿易、國際爭端解決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打造層次更高、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由貿易區網絡。

  加快優化貿易結構,拓展合作空間。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協調推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擴大優質產品進口。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改革,深化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支持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推動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加快發展數字貿易,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持其進行必要改革以增強權威性和有效性。深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凝聚國際共識。持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稅收、數字經濟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規則制定,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健全開放型經濟安全保障體系,筑牢安全屏障。完善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構建多層次安全保障機制。強化重要能源資源、關鍵核心技術、核心基礎設施及糧食供應鏈的安全管理,確保戰略重點領域自主可控。提升對跨境資本流動、金融風險、數據安全、生物安全等風險的監測、預警和處置能力,健全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相關機制,有效防范外部金融風險輸入。完善跨境數據流動監管框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動。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與多元化布局,提升關鍵環節自主可控能力。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將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重要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作者分別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