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2025年08月11日08:48 來源:學習時報222
內涵式發展,是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路徑。它標示著發展理念從數量優先向質量優先、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從資源消耗向綠色低碳的根本轉變,揭示出國家發展戰略中由局部突破邁向系統變革的內在邏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內涵式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發展為了誰、依靠誰、靠什麼發展”的時代課題,為我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轉型和現代化戰略布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推動農業內涵式發展,關鍵在於從資源依賴型轉向科技驅動型,突破長期形成的發展慣性與體制障礙。當前,我國農業正處於從要素堆積向質量效益並重轉變的關鍵階段,農業現代化的實質,是以技術進步引領生產體系重塑,以制度供給支撐農村發展動能轉換。農業內涵式發展的深層邏輯,在於以綠色低碳為導向重構資源利用方式,以科技賦能促進農產品價值鏈延伸,以現代治理提升農業系統的整體效能。這不僅關涉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民增收,更是推動城鄉融合和農業強國建設的根本路徑,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高等教育則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支撐。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關鍵在於推動從“重規模擴張”向“重質量提升”的戰略轉型。這不僅體現在優化辦學結構、提升教學科研水平,更體現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機制改革為動力源泉。當前,我國正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體系,強調學術自覺、文化自信與制度創新的協同發力。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是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推動知識生產、人才培養和教育治理全面升級,支撐國家發展戰略和文明延續傳承,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技術與精神支撐。作為面向未來塑造人的系統工程,高等教育唯有堅持內涵式發展,方能不斷增強自我革新能力,夯實國家軟實力。
2019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陸軍步兵學院視察時強調,要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強化政治保証,把好辦學定位,深化改革創新,全面提高辦學育人水平,為強軍事業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加快轉型發展的新階段,軍事人才培養的內涵式發展成為提升國家安全戰略能力的核心課題。推動軍事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有機統一,緊貼國家安全形勢發展和未來戰爭形態變革,全面優化人才結構、課程體系和訓練機制。軍事院校的內涵式發展,不僅要求“能打仗、打勝仗”的核心能力,更要強化制度建設、理念創新和實踐導向的有機結合。這不僅是支撐國防現代化的現實需要,更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所蘊含的戰略安全觀與時代使命感。內涵式發展正是新時代人民軍隊鍛造戰略能力、增強制度優勢的必由之路。
2023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人口減少也有一些正面效應,比如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倒逼經濟發展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人口變化正加速生產要素重組與發展模式轉型。推動經濟內涵式發展,關鍵在於通過創新驅動、結構優化、綠色低碳等路徑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從資源消耗密集型向質量效益型的根本轉變。這一轉型不僅是對增長方式的優化,更是社會結構、產業結構與治理體系的系統性重塑。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口變化既是挑戰,更是倒逼改革的契機。通過科技創新增強內生動能、通過制度創新優化要素配置、通過區域協調增強發展韌性,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路徑。以人口質量與經濟質量的“雙提升”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根基,正是新時代發展邏輯從“量”到“質”的重要體現。經濟內涵式發展是我國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支點。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培育時代新人、筑牢理想信念的主陣地。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根本在於以內容更新、方法創新、體系重構提升育人質量和教育水平。新時代思政課必須打破灌輸式教學的局限,注重問題導向、青年體驗和學理支撐,把黨的理論轉化為有思想深度、情感溫度與實踐熱度的教學資源。思政課內涵式發展,不只是課程設置上的技術性提升,更是教育思想和人才觀的深刻轉變,其本質是以真理說服人、以價值感召人、以情感感染人。這對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筑牢青年一代的精神根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刻把握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戰略取向,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承載地,是國家戰略能力的重要體現。新時代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要實現理念上的根本轉變,即從空間擴張、規模驅動轉向結構優化、功能提升。城市已成為承載多重功能任務的現代化平台。推動內涵式城市發展,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以城市宜居性、可持續性和文化承載力為核心指標,將人民城市的建設目標內化為制度安排和政策導向。城市內涵式發展不僅是治理技術革新,更是制度理念躍升。它要求我們將城市作為體現國家制度優勢的重要平台,將共建共治共享作為城市運行的基本邏輯,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城市發展的根本標准。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是對傳統發展邏輯的突破,是人民立場的有力彰顯,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它不僅關乎城市的空間與功能的重塑,更昭示著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推進的制度方向與價值指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