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琪嘉
2025年08月14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222
【光明論壇】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動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這對持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復雜性決定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既要注重“大寫意”,更要做好“工筆畫”。市場就是資源,市場建設自然就涉及資源分配,這一過程是多主體、多部門、多政策共同作用,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相互聯系的復雜循環系統。處理好循環過程中的各類關系,關鍵是要抓重點、抓主要矛盾。
從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前期實踐和發展趨勢看,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通過理順價格形成機制,讓價格“信號燈”的作用充分顯現,發揮好價格對資源配置、市場行為的引導作用,堅決避免價格信號“失真”“失靈”。可以說,抓住了價格形成機制這個重點,就能促進供需在市場中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各類要素就能在價格“信號燈”的指引下實現有序高效自由流動,這也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從具體的實踐看,當前市場中一些領域出現的“內卷式”競爭,主要就是價格信號失靈進而導致“市場失靈”的結果。及時清理具體領域中阻礙價格發揮作用的因素,讓價格機制在這些領域中加快修復,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就有了更堅實的微觀基礎。
我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推進市場體系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堅持目標導向,錨定發展難題,發揮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作用,讓市場變得更加暢通、高效。其中,暢通是高效的前提,沒有市場的有機聯通,就不可能有要素的高效配置。如何構建長效機制,最大程度促進市場聯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大力探索的問題。比如,不同地區在招引投資的過程中,如何平衡好遷出地與遷入地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稅收的“一地落戶”與“兩地分成”的關系,防止出現運用過度承諾、相互攀比的方式爭搶存量資源等,都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必須破解的難題。相信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帶動相關產業政策邊際效果明顯提高,市場活力整體提升。
聚焦重點破解難題,有賴於政府、市場、企業等主體同向發力,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監管、服務“雙提升”上下功夫,發揮好多政策的協同功效,不斷提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實效。
建章立制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最先一公裡”。這要求我們高度重視標准、規范等事關市場體系建設的關鍵內容,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和市場建設實效及時優化調整。好的標准、科學的規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標准缺失、規范缺位將直接影響政策執行效力。具體實踐中,要按照產業鏈運行的邏輯順序制定標准規范,通過“精准滴灌”找到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的結合點。一是加快完善產品質量的認証、分類、標識,讓“優質產品自然有廣闊市場”。二是完善產業鏈上下游支付行為規范,對應收、應付賬款的期限、支付方式進行明確規范。在此基礎上,加快探索招商引資投資收益和稅收分成管理制度,前期或可在“飛地”范圍內進行試驗和測試,及時總結效果並適時進行制度化推廣,有效規范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行為,實現多方共贏。
沒有監管的市場,不能稱之為完備的市場。做好監管,提升監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需在兩方面予以關注。一是加強對整個市場運行的基礎制度落實情況的監管,關鍵是看准入、准營方面是否符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要求,是否符合要素自由有序流動的規范,欠缺的地方抓緊補上制度缺口,沒有落實到位的地方抓緊督促政策落地。二是著力抓好產品質量的監管。抓住產品質量監管的主線,對整個市場體系建設將帶來“以點帶面”的成效。要重點做好供應鏈質量品質控制,推動產品供應鏈全流程質量提升。同時提升服務質量和溫度,聚焦經營主體關切,整合好信息資源,讓經營主體第一時間知曉各類政策執行流程,做好與市場建設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等,以服務品質的提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資金投資興業的沃土。此外,還要注重對個體的服務,通過細化社保、教育、醫療等各種舉措為人力資源跨區域流動提供更立體、更及時的便利,推動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縱深推進。
(作者:魏琪嘉,系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