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繪就現代化大農業新圖景

石瑛

2025年08月14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繪就現代化大農業新圖景

【專家視點】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繪就農業農村現代化宏偉藍圖,應以現代化大農業為明確主攻方向,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協同發展,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特色道路。

科技農業激活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引擎”。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驅動力在於科技。加強農業與科技深度融合,方能為農業轉型注入磅礡動能。“科技賦能”催生新產品、新技術,實現增產增效。應推動農業“黑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讓先進農機成為生產“標配”,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躍升。“科技賦能”孕育新業態、新模式,激發新活力、構建新生態。應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深度應用,推動農業生產要素創新配置與產業轉型升級,打破傳統農業邊界。“科技賦能”需要夯實人才支撐。應以高校、農科院所為核心,建立人才培育與產業實踐銜接機制。同時,依托農業科技小院提升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吸引優秀人才投身農業,構建多層次人才體系,為創新提供不竭智力支持。

綠色農業描繪農業現代化發展“美畫卷”。農業現代化必然是生態友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樣態,需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轉型。一要堅守生態紅線,保障可持續發展。二要推廣綠色技術,推動“糧倉”升級。大力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學農藥、智能節水灌溉等技術,擴大有機種植面積,從源頭減少面源污染,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三要提高資源效率,構建循環體系。提升農田綜合生產力與資源利用率,處理農業廢氣、污水等問題﹔加大畜禽糞污、秸稈綜合利用力度,力爭污染“零排放”、資源“全利用”。2022年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評選“最佳旅游鄉村”名單中,中國共有32個鄉村入選,入選數量為亞太地區第一,這就是踐行綠色發展的生動注腳。

質量農業構建農業現代化發展“強矩陣”。打造質量農業,核心在於良種、良壤、良品、良治協同。一是以良種為基,保障高質供給。種業是農業現代化基礎工程,需建立現代種業體系,牢牢掌握種業安全主動權。二是以良壤為支撐,提升耕地質量。土地是大農業發展的核心載體。要將農田改造為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准良田,擴大建設面積,健全動態監測機制,確保土地生產力提升。三是以良品為生命線,對接消費升級。建立全鏈條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推進標准化生產,推廣國家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強化“紅名單”示范與“黑名單”懲戒。四是以良治為保障,優化治理服務。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於2019年6月啟動,試點內容涉及治理體制、組織形式、協商形式等方面。通過試點示范,目前已形成江蘇省的“1+4+1”鄉村治理模式、浙江省的“四治融合”鄉村治理模式、上海寶山的“四治三融兩平台”鄉村治理模式等多種模式。

品牌農業擦亮農業現代化發展“金名片”。品牌是農產品的“身份証”與價值“放大器”。打造品牌農業,需在形象塑造、文化挖掘、影響力提升上協同發力。一是梳理資源,培育知名品牌。挖掘區域特色農產品,培育品質優、辨識度高、社會美譽度好的品牌,加強綠色食品、地理標志等認証管理,樹立優質安全形象。二是文化賦能,講好品牌故事。挖掘品牌文化元素,融合地方歷史、民俗風情,借助農博會等平台,講述地域文化與農耕智慧,推動農業從“賣產品”向“賣文化”轉型,提升品牌價值。三是拓展渠道,提升對外影響。擁抱數字經濟,通過電商、直播、農文旅融合等突破傳統渠道,精准宣傳推廣,破解“豐產不增收”困境,讓優質農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讓農民共享增值紅利。

(作者:石瑛,系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吉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黃瑾、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