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種養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王明利

2025年08月18日08:26    來源:經濟日報222

原標題:種養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近來,多地推廣種養結合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取得了良好成效。國內外長期農業實踐一再証明,種養結合是農業生產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的基礎。

種養結合、適度規模的畜禽養殖,經濟效益顯著。根據筆者於2024年對全國6個典型省區的調研,實施種養結合的專業育肥生豬場戶比非種養結合的場戶平均每公斤生產成本低1.22元﹔種養結合的肉牛育肥場戶比非種養結合的場戶平均每公斤成本低2.71元。2024年牛價大跌致養殖場戶普遍虧損時,實施種養結合的養殖場戶基本能維持下來,並在今年牛價上漲階段實現盈利,彌補了去年的虧損。

糞污治理優勢明顯。我國畜禽養殖每年直接排泄的糞便超過14億噸,近年來畜牧業較大程度上獨立於種植業,動輒上萬頭的奶牛養殖場、上千頭的肉牛養殖場、幾十萬頭甚至上百萬頭的生豬養殖場在各地屢見不鮮,使得糞污治理的成本越來越高。而種養結合能夠有效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社會效應更加突出。過去我國農戶40%左右的收入來自養殖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而當前,我國畜牧業生產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程度快速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過度單體大規模養殖,擠壓了廣大中小養殖場戶的生存空間,一般農戶很難從事養殖,特別是養豬、養奶牛、養雞這些高度規模化、集約化的行業,一般農戶退出現象更為嚴重﹔也導致種養嚴重分離,養殖業發展的經濟效應、環境效應和社會效應協同推進難以實現,不利於“大國小農”背景下的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實現。適度規模養殖更有利於普通農戶從事養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者返鄉從事適度規模養殖,通常情況下能保障家庭收入穩定,實現鄉村就近就業、家庭團聚、教育子女、贍養老人,展現出在鄉村振興方面“聚財氣”“聚人氣”的重大意義。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推進種養結合的廣泛實施,從而達到經濟效應、環境效應、社會效應三效協同,助力可持續的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將是當前必須思考的戰略性問題。

應從國家層面立法,科學確定養分管理標准。及時出台基於當地土地承載力和土壤養分管理的強制約束政策,提高養殖業准入門檻。既要確保一個區域(如行政村)內的養殖量在土地消納能力范圍內,也要確保一個養殖場所匹配的土地能夠消納其養殖產生的糞污。

因地制宜確定不同畜種養殖的適度規模標准。在不同區域根據當地農戶正常年份收入狀況、家庭資源稟賦、養殖畜種、種植品種及規模等綜合情況來確定,確定標准比較復雜,且標准是動態的。最基本的標准是這一規模能保障養殖場戶獲得的收入滿足其穩定從事該項生產。養殖場戶若是以養殖為主體,種植業可以忽略不計。大致標准應該是:一個農戶,按照兩個勞動力核算,則育肥豬一年出欄1000頭至3000頭﹔育肥牛一年出欄50頭至100頭﹔自繁自育戶年存欄能繁母牛50頭至100頭。養殖場戶若是場戶內部完全實施種養結合,則適度規模標准還可適度降低。

此外,相關扶持政策指向都應以適度規模的種養結合標准及養分管理門檻為基礎進行設計,將扶持政策重點由簡單的規模以上標准轉向適度規模標准,且各項扶持政策都應以達到養分管理標准為基本准入門檻。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