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朝睿
2025年08月19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222
【觀察與思考】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晴雨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作出明確部署。推動中國在“制造大國”的堅實基礎上成長為超大體量的“消費大國”,既是遵循經濟發展內在規律的應然之舉,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際舉措。
一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正經歷深刻重塑,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消費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愈發關鍵。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依托規模龐大且素質優良的勞動力資源、高效的政府投資和持續深化的對外開放,中國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條,制造業規模在全球佔比達到30%以上,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但從消費方面來看,我國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約為55%,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
成長為“消費大國”是破解內外困局的關鍵抓手。“十四五”期間,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60%左右,消費主引擎和穩定器作用不斷增強。我國即將進入“十五五”時期,加快成長為“消費大國”,是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消費需求,打破外部需求高依賴度的關鍵舉措。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升級,加速成長為“消費大國”,既是應對消費結構變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
成長為“消費大國”體現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責任擔當。中國消費市場的轉型升級,是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關鍵變量。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加快推進在“制造大國”的基礎上成長為“消費大國”,以“市場開放+消費升級”“更大程度開放+深化服務”的確定性抵消地緣沖突、貿易壁壘等帶來的不確定性,促進全球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產—消”協同發展,穩定世界經濟局勢。我國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將為世界各國的企業提供重大機遇,巨大的消費需求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中國動能”。
成長為“消費大國”是中國經濟更好融入世界經濟潮流的重要契機。從世界經濟發展規律來看,人均GDP突破1.2萬美元后,消費主導型增長的“窗口期”會加速到來。2024年,中國人均GDP已超過1.2萬美元,國內消費市場不僅規模龐大且增長態勢強勁,已形成超大規模市場優勢。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79萬億元,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佔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已達46.1%。在這一關鍵時期,加快向“消費大國”轉變,是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
二
推動中國在“制造大國”的堅實基礎上成長為超大體量的“消費大國”,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以收入分配改革為基石,加大社會保障力度,提升消費能力,提振消費信心。首先,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優化產業結構,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健全勞動、知識、技術等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收益分配機制,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其次,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政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水平,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重點加強失能、高齡老年人照護服務。完善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機制,在持續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的同時,逐步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強化醫保統籌保障能力特別是大病保障力度。推進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擴面提質、均衡普惠,降低家庭教育支出負擔。最后,加強市場監管。加大對消費市場欺詐、違約、侵權等行為的整治力度,優化消費環境。
促進產業鏈和消費鏈深度融合,實現以產業發展促進消費升級。首先,建立“消費需求牽引產業升級、產業升級滿足消費需求”的良性循環機制。瞄准居民消費升級錨點,加快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通過完善標准、加強質量監管、計量和認証等舉措,支持產品品質和服務能力過硬的國產品牌的崛起。其次,提升服務品質。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持續深化電信、教育、養老、醫療、健康等領域的開放。引導本土企業探索服務新模式,通過發展社區智慧養老、在線教育、沉浸式文旅體驗等方式,提供更多元化、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最后,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借助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釋放農村消費潛能。
打造城鄉互促、內外暢通的消費生態,提高消費能級。一是加快縣域基礎設施建設,激活縣域消費潛能。以縣域基礎設施建設為載體,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通過“數字賦能+物流進村”模式,讓更多縣域居民更快融入全球消費網絡。發展縣域特色農業,實現縣域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充分釋放縣域消費活力。二是主動參與全球消費市場布局。繼續擴大高品質消費品和服務的進口,辦好進博會、消博會等展會,讓中國消費者共享全球的好產品好服務。鼓勵引導中國企業“走出去”。支持中國企業通過跨境電商、海外並購、設立海外辦事處等方式進軍海外市場。三是推動構建更加公平的國際消費合作機制。通過加強政府間對話與民間交流,搭建互信合作框架,完善跨境消費規則和標准認証體系,既為全球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也推動中國消費能級不斷提升。
建立和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進一步釋放消費潛能。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再分配調節機制,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財富積累機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導,建立高質量消費供給體系。通過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能力,創新消費場景,布局消費新產業,擴大公共產品供給面,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質量,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滿意度。
(作者:馮朝睿,系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雲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