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波
2025年08月20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222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青年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是新征程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可或缺的青春元素,更是推動鄉村發展動能的源頭活水。新時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吸引留住鄉村青年人才,為他們激活鄉村人才磁場,讓其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是實現鄉村共富的一道必答題。
更好吸引留住鄉村青年人才,要為他們搭建有所為、能作為的廣闊平台。近年來,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新興產業,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新鮮活力、蓬勃動力。
新興產業的生根發芽,不僅要與當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有相應適配度,還應與基礎設施的健全完善、人才的引育留用相結合。第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具備創新思維、掌握現代技術和管理方式的“新農人”積極投身農業及相關領域,培育鄉村經濟新動能,引入生態農業、品牌運營等業態,積極推動鄉村農業與文旅、電商、文創等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產業鏈升級,積極培育發展鄉村新質生產力,推動現代農業多維度發展。第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不再將目標僅僅局限於糧食生產,而是在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不斷建構起綠色、低碳、循環、高效的現代農業體系。第三,健全鄉村物流配套體系,積極引進現代農機、信息化管理等手段,通過科技應用、創新發展等做法,大力提升農業的現代化水平,逐漸形成以產業為根基、市場為引擎、青年人才為主力的發展新模式。
更好吸引留住鄉村青年人才,要為他們不斷完善“引育留”的好制度。近年來,不少地方強化戰略思維,適時推出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解決好青年的“燃眉之急”“后顧之憂”。第一,要進一步完善鄉村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著力提升青年人才各項福利水平,讓他們在薪酬、醫療、住房、公共服務等方面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著力構建尊重、關心青年的社會氛圍。第二,要著眼長遠,整合各類涉農政策,為鄉村青年就業創業提供最大政策扶持,擴大對青年群體的優惠覆蓋面,提供“一站式”便攜服務,特別是在資金支持、項目孵化、技能培訓、職業發展、人才編制、職稱評審、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優先傾斜。第三,堅決破除鄉村社會“關系戶”“人情賬”等人為干擾因素,建立以綜合能力、實干業績、長遠發展等指標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形成公開透明、競爭有序的人才選拔生態,打通人才向上流動渠道,拓寬晉升通道和發展空間,讓有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增強青年對鄉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此外,逐漸探索出台“鄉聘縣管”“柔性引才”等機制,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鄉村人才短缺的難題,又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
更好吸引留住鄉村青年人才,要為他們在各項工作中“挑大梁”提供機會。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有文化、有創新、有活力的青年人不僅是參與者,更是推動者和引領者。
相關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青年對鄉村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成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要鼓勵年輕人在鄉村事務上多挑大梁、多擔擔子,充分激發他們的能動性和創造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鄉村青年人才供求機制,構建與產業發展相適配的人才供求動態平衡機制,形成人才的有效供給與鄉村產業優化升級的良性互動。同時,加強鄉村人才隊伍梯隊建設,精心選拔具有引領作用的青年帶頭人,發揮“頭雁效應”和榜樣示范效應,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傳播鄉村發展聲音。另一方面,在農村公共事務上,多讓年輕人“擔主角”,比如,適時推出並建立“鄉村CEO”制度,引進具備現代化管理技術的農業人才,讓其為鄉村規劃、產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不斷提升鄉村治理管理水平﹔讓更多鄉村青年“規劃師”脫穎而出,對農村現有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和創新元素設計,打造美麗鄉村魅力“畫卷”,推動農畜產品加工、觀光旅游、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餐飲休閑等業態一體化融合發展,實現鄉村生態價值與現代化生活方式的相互交融。
鄉村振興,唯在得人。鄉村振興路上,農村是一方大有可為的希望田野。要多措並舉,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帶著知識、技術與夢想,回到鄉村,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造福一方。廣大青年也要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作者:張海波,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溫州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