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大城善治重在“繡花功夫”

金觀平

2025年08月20日08:26    來源:經濟日報222

原標題:大城善治重在“繡花功夫”

當前,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對此,我們要深入領會、認真踐行,在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

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我國城市發展波瀾壯闊、成就顯著。數據顯示,2024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從國際經驗和城市發展規律看,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一些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城市管理能力等跟不上快速發展的需要,出現了交通擁堵、職住失衡、內澇積水等“城市病”,也遭遇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群眾利益愈發多元、各種訴求日益分化等新挑戰。

此時,回答好大城善治的時代課題,尤需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的變革趨勢,處理好生產、生活、生態的相互關系,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更加注重治理投入,“面子”和“裡子”並重,雕琢出城市的品質品牌。隻有讓治理的“針腳”更細密,城市的運行才能更順暢、人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

數字化時代的“繡花功夫”,離不開科技的堅實支撐。這意味著,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拓寬數字治理應用場景,構建起城市運行與治理的智能中樞。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促進數據互聯互通與共享交換,提升治理效能﹔發揮技術優勢,精准識別城市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實現城市安全風險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暢通反饋渠道,用科技手段盯緊細節,讓城市治理精准度持續躍升。

善用科技力量,也需要制度創新。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如何打破、“條塊不順”如何化解?數字空間安全防范體系如何完善?不少發展中的創新舉措,亟待法律支撐、制度保障,從而補齊治理的短板。面向未來,堅持從治理、技術、制度等方面著手,做好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的文章,提升城市韌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城市現代化治理之路就能走得穩、走得好。

大城善治是宏大命題,同時又是具體且細微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必須從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出發,從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標出發,把群眾方不方便、舒不舒心、滿不滿意作為衡量治理成效的根本標准。改造老舊小區、整合“邊角地”“夾心地”、優化公交專用道專用時段、活化歷史文化街區……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創新舉措,推動城市實現“見物”與“見人”、“高度”與“溫度”的統一。

“繡花”一樣的管理,單靠政府包攬,既不實際,也不實惠。隨著城市的生長與發展,其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具有復雜性與綜合性,也更加需要在精細治理中催生更多細分服務。從這個角度看,積極撬動市場力量、社會力量,實現政府、市場、社會、民眾多元共治,是我們面對“現代化”命題的開拓探索,也將為城市發展能級的進一步躍升打下基礎、提供方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