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特色產業集群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宋華盛

2025年08月25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光明時評】特色產業集群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光明時評】

今年以來,我國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通過產學研合作、政策扶持等多種舉措,加快建設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已建成33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累計培育出80家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300家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超1000家各類省級特色產業集群。

特色產業集群已成為我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載體,並呈現出規模數量龐大、梯隊層次完善、產業領域廣泛等顯著特征。制造業集群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再一個特征是區域協同發展,呈現“東部引領、中部崛起、西部追趕”的格局。具體來說,東部沿海成為產業集群核心高地,領跑價值鏈高端﹔中西部加速追趕。根據相關研究報告,國家級集群東中西部地區分布數量分別為161個、70個、69個﹔浙江、山東、廣東、江蘇等省份的集群數量居全國前列。此外,城市群聯動發展,集聚效應顯著。比如,京津冀以北京人工智能和天津能源礦產裝備為雙核, 大灣區聚集深廣高端醫療器械集群、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等產業集群。

我國特色產業集群經濟效益顯著,產業升級步伐較快,有效提升了區域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上海張江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生物藥和醫療器械為核心,打造國際化研發高地﹔杭州視覺智能產業集群聚集企業超萬家,實現硬件迭代周期縮短一半﹔武漢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值規模超6000億元,光纖光纜產量全球第一,強化了光電子產業鏈優勢﹔洛陽高端軸承產業集群獨佔高鐵軸承市場,推動產業鏈國產化與安全可控。

特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是多方合力作用的結果,有賴於政策扶持與引導作用、市場需求與資源優勢、技術創新與人才聚集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當前,產業競爭的范式正從產品競爭、個體競爭升級到產業鏈群和產業生態的競爭。作為集群形成的關鍵驅動力,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首先, 協同機制優化了從上游原材料供應到下游銷售服務的全鏈條運作,降低物流與交易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加速企業集聚。其次, 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促進知識共享與研發合作,縮短技術迭代周期,強化了創新擴散與技術外溢。此外,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融入產業創新網絡,形成共生模式,有利於充分發揮其牽引與規模效應。例如,浙江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2024年已形成萬億產業集群,齊備完整的產業鏈和“鏈主—全鏈”共生模式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產業鏈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核心在於“ 融圈建鏈” 。精准定位核心環節,通過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和本地資源優勢,明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圍繞該環節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完善配套體系,構建從原材料供應到售后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同時,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專業化產業空間。強化龍頭企業帶動,通過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引導關聯企業向龍頭企業聚集,形成以大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協作的集群生態。加強創新驅動與人才支撐,搭建科技創新平台,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為集群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值得指出的是,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重在“特色”二字。各地應著力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謀發展,打造細分領域競爭優勢。科學統籌布局,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更多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產業集群,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我國產業體系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作者:宋華盛,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九三學社中央經濟委副主任)

(責編:黃瑾、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