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鵬
2025年08月25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專家視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准,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新大眾文藝,產生於技術革新與媒介融合的數字時代,以人機協同、多模態敘事、全媒體傳播等為特征,依托雲端交互實現人民性表達。為加快新大眾文藝發展,必須筑牢新大眾文藝的人民性根基——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到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與抓環境相貫通,再到堅持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引導與組織工作機制。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僅是新大眾文藝的內在要求,還是筑牢人民性根基需遵循的原則方向。人民性是新大眾文藝的創作根基。一方面,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是精神文化的載體,人民離不開文藝。另一方面,文藝必須在人民中有深厚根基,結合人民的感情、思想及意志,為人民所了解並愛好。為此,新大眾文藝要吸引人、抓住人與影響人——不論採取人機協同的創造手段,還是運用融合了文本、圖像、聲音等多種媒介的非線性敘事形式,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樣,新大眾文藝才能矢志不渝地堅持民族化、大眾化、通俗化的創作風格,把人民放在最為首要的位置,把人民生活放在文藝創作的核心。
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抓作品與抓環境相貫通,不僅確保新大眾文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毫不動搖,還為加快推進新大眾文藝發展提供必要保障,筑牢新大眾文藝的人民性根基。
當前的新大眾文藝領域,題材畫地為牢、人物塑造干癟、創作心態浮躁等問題依然突出。為此,要嘗試以制度保障與人民評價為切入口來破局。一要以制度保障環境。進一步完善新大眾文藝創作引導機制,強化新大眾文藝領域的綜合數字治理,構建“教育、引導、服務、管理、自律、維權”貫通的行業風氣建設體系。二要以人民評價作品。在數字時代,特別要注意摒棄“唯流量論”,從而建立“社會效益優先”的綜合評價標准。
文藝作品不是神秘靈感的產物,它的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總是通過文學家、藝術家對歷史、時代、社會、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來體現。不論是《覺醒年代》還是《山海情》,或是《人世間》——這些新大眾文藝作品,通過互聯網得以廣泛傳播並收獲好評如潮,其背后的支撐力量,幾乎都是扎根人民的創作家。貴州依托文藝名家工作室孵化《上春山》《消夏圖》等新大眾文藝破圈之作﹔浙江通過“文藝兩新”培訓,逐步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自由作家、手工藝人。在數字時代,新一代文藝創作者以別樣的創作模式、多元的敘事形式與多樣的傳播方式回應人民情感。
為推進新大眾文藝蓬勃發展,要從成果涌現到人才培育、從作品質量到環境治理全方位發力。而改進文藝工作機制,則是保障原則方向得以堅持、支撐條件得以滿足、前進路徑得以堅定的制度基礎。
機制改進確保工作順利推進。現在,文藝工作的對象、方式、手段、機制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文藝創作生產的格局、人民群眾的審美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產品傳播方式和群眾欣賞接受習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為跟上時代並筑牢新大眾文藝的人民性根基,必須從服務機制到引導機制,再到組織機制,對新大眾文藝工作機制實施改進。
政策是首要支持,為此,要加快制定新大眾文藝專項服務政策。平台搭建必不可少。可加快建設完善數字文化資源庫,提高創作資源利用率﹔可建設對接先進AI技術的創作平台,以人機協同推進創作資源精准匹配﹔也可搭建全媒體平台,最大程度擴大優質作品展示空間。為保護新大眾文藝創作者腦力勞動成果,需加強數字版權保護與打擊盜版侵權行為。價值觀引領是首要引導任務,新大眾文藝創作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單位不僅要請專家學者把關文藝成果考評,還要創新人民評價機制,建立數字化評價平台,在保証評價真實有效前提下為人民開設綠色通道,從而把人民評價列為文藝創作成效重要指標。同時,要協同文藝相關部門,以AI技術抵制低俗、庸俗與媚俗產品的創作,加快推進職業道德建設,建強新大眾文藝融媒體傳播平台。應用先進數字技術,合理規劃題材並科學管理項目﹔實施“質量提升工程”,加快數字人才培養與梯度建設。此外,還要強化數字產業創新融合,促進新大眾文藝跨界融合。
(作者:王玉鵬,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寧波大學基地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