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國
2025年08月25日08:47 來源:學習時報222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通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行動上自覺的前提是理論上清醒且深刻的認識,加強體系化研究和學理化闡釋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數智時代的到來重塑了社會文化形態和人類交往方式,也深刻變革了精神文明研究范式。數智時代精神文明研究新范式並非應用工具上的簡單更新,而是能夠以強大的數據處理分析和統計學習、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能力,為精神文明研究提供更為科學、精准的數智支持,旨在更精准地把握精神文明發展規律,更高效地服務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實踐。
精神文明研究格局的整體性拓展。數智環境下的知識生產與傳播具有海量性、即時性、交互性的特征,深刻改變了精神文明理論知識的生成土壤、傳播路徑和影響范圍。數智時代精神文明研究范式之“新”首先表現在數智技術對研究格局的整體性拓展,從而突破了傳統研究范式在視野、對象與時空上的局限。
數智技術能夠借助數據挖掘和算法模型,整合海量、多維、跨域的相關數據,實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態勢、區域差異和群體共性的宏觀把握,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提供全景式的數據支撐。及時捕捉和精准分析蘊含於大眾日常中的社會互動、行為偏好、身心特點、行動邏輯和文化需求,特別是網絡行為中的價值取向、情感結構、道德認知、話語方式等隱性要素,實現對研究對象多維度、深層次的理解。追蹤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等在一定時段內的實施、發展、推進及互動過程,並通過數據的整合分析揭示其歷史邏輯、現實狀態和未來趨勢,實現對精神文明發展規律的把握,從而規避傳統研究的靜態化和片段化傾向。
精神文明建設效果的精准識別與動態引導。面對全球范圍內各類思潮相互交流碰撞,國內外各種矛盾和熱點問題交織疊加的復雜態勢,如何運用數智技術精准判斷和把握主流價值的傳播效果,特別是其在人民群眾中的實際認同狀況並實現有效引導,是數智時代精神文明研究必須回應的核心問題。
數智技術通過對公眾在網絡空間對海量評論、互動及消費等行為的分析,能夠更及時且客觀地描繪社會主流價值在不同群體、不同地域的實際認同度及其影響因素,識別其中潛在的難點、堵點,從而實現對精神文明建設效果的精准量化評估,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精准靶向。通過分析一段時間內社交媒體中的輿論熱點、情感傾向等數據,准確預測群體行為軌跡、分析節點事件效應,從而監測特定文明風尚的興起、擴散趨勢或潛在風險,實時控制道德滑坡、價值迷失等社會現象的苗頭,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前瞻性布局以及防范化解風險因素提供預警機制。理論宣傳、典型選樹、文化產品供給等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舉措,其實際效果需要進行科學的評估以持續優化和引導。數智技術能夠追蹤並分析這些舉措推出后,在社會輿論、公眾行為、文化消費等方面引發的具體變化,從而實現對其覆蓋廣度、影響深度和實際效能的定量評估。這不僅為優化引導策略、創新工作方法提供了實証依據,更有力地推動了從經驗決策向數據支撐的精准決策轉變。
精神文明實踐形態的融合創新與效能提升。數智時代精神文明研究新范式不僅能夠實現理論創新,更能深刻賦能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路徑,推動其與時代發展、社會需求及技術條件的深度融合,使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融合中實現創新,在創新中提升效能。
數智技術通過深度挖掘參與者的行為模式、興趣偏好等數據,能夠分析群眾需求的實時變化、志願服務的精准匹配等。推動文明實踐線上線下融合及服務效能評估的智能化,有利於打破傳統行業、部門之間的界限,促進文化與科技、教育與經濟等多領域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深度融合,使文明實踐更富吸引力、凝聚力和服務力,實現由“粗放供給”到“精准服務”的智慧升級。通過整合城鄉文化資源、識別公眾精神需求差異、量化文明實踐參與度,揭示城鄉精神文明融合發展的內在聯系及其障礙,為設計打破城鄉空間阻隔、促進城鄉資源流動、實現城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路徑提供支撐,推動精神文明的研究與實踐向融合發展邁進。通過構建跨部門、跨領域的數據共享與分析平台,實時監測不同領域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進展、成效及相互間的影響,評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實際狀況,為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資源整合、效果聯動的長效工作機制提供決策依據,推動形成“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良性互動的文明治理生態。數智技術的應用還能促進公眾參與並監督精神文明建設的實施過程,增強群眾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主動性,為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貢獻力量。
總之,數智時代催生的精神文明研究新范式,本質上是研究范式從局部走向整體、從分割走向融合、從經驗走向實証、從靜態走向動態的深刻轉型。它通過拓展研究格局、精准評估成果、創新實踐形態等方式,極大提升了精神文明研究的系統性、精准性和實踐效能。數智化是適應時代要求、推動精神文明理論深化與實踐創新的重要路徑,為在復雜環境中鞏固主流價值、培育時代新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奠定了堅實的研究基礎,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理論與實踐前景。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