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東彪
2025年08月26日08:22 來源:光明日報222
【光明論壇】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強調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與時俱進完善黨政機關經費管理、國內差旅、因公臨時出國(境)、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規定,強化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責任落實,進一步擰緊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對於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具有重要意義。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樣的古訓,鐫刻著中華民族對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價值追求。勤儉節約不僅融入了代代中華兒女的生活態度、家庭美德,更是國家夯實執政根基的重要基石。歷經千年傳承,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成為應對生存挑戰的智慧結晶。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井岡山時期,紅軍指戰員吃紅米飯、南瓜湯,身著粗布、腳踏草鞋,義無反顧參加革命﹔延安時期,老一輩革命家住窯洞、睡土炕,帶領廣大民眾自力更生、厲行節約,渡過重重難關﹔新中國成立后,焦裕祿、谷文昌等一大批黨員干部草鋪為床、舊石為桌,帶領鄉親們治鹽鹼、戰風沙……一代代共產黨人厲行節約、力戒奢靡,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但艱苦奮斗的精神一點都不能少,必須堅持以儉修身、以儉興業,堅持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情。不論我們國家發展到什麼水平,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讓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不僅有助於把更多“真金白銀”用於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還能倒逼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有限的資金集中用於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在四川大涼山,當地壓縮開支,把省下的經費用於改善群眾居住和出行條件﹔在甘肅定西,政府在壓縮行政開支的同時,實施農村供水項目15項,讓122萬農村群眾用上了“放心水”。這都體現了,黨政機關省下一分錢,民生領域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錢,就能把有限的經費資源集中起來辦大事實事好事,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近年來,我們形成了以《條例》為主干、由各方面專門配套規章制度共同構成的反浪費制度體系,有效遏制了“車輪上的腐敗”“舌尖上的浪費”“會所裡的歪風”等作風突出問題。通過構建全領域覆蓋、全流程管控、全方位監督的制度體系,有利於讓節約理念轉化為剛性約束,讓勤儉要求貫穿於權力運行全過程。建立囊括日常檢查、專項審計、社會監督等在內的立體化監督網絡,對超標准接待、超范圍開支等行為實時預警、自動攔截。借助大數據技術搭建監管平台,也能夠將“緊日子”過出“大智慧”。例如,2025年1月,財政部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立全國資產調劑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已覆蓋全國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累計完成200余台(套)資產調劑,節約財政資金4000多萬元,實現了資產梯度使用和物盡其用。通過構建起覆蓋全國的資產信息“一張網”,閑置資產可以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的無償調劑,不僅實現空間層面的“共享”,更推動資產價值的“重生”與財政資金的“節流”,有效化解資源錯配矛盾。
未來,更要堅決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意識融入黨政機關的作風中,加快節約型機關建設,持續強化監督管理、風險管控機制,將嚴的基調、緊的要求貫穿始終,在節流中謀開源、在減法中增加法。《條例》的修訂無疑為作風建設再添助力,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決心與勇氣。廣大黨員干部要有“打鐵必須自身硬”的思想自覺,積極落實厲行節約要求,涵養先干、先上、先吃苦的精神,以“帶頭過緊日子”,奮力托起人民群眾的“好日子”。
(作者:阮東彪,系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