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9日08:37 來源:人民論壇網222
持續健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老金融體系
——湖南大學“岳麓學者”特聘教授 陽義南
養老金融涉及整個金融體系中養老相關的內容,包括制度政策、體系機制、行業市場、機構部門、業務產品、人員場所等,構成一個包括宏觀、中觀、微觀的多層體系。目前,養老金融更多基於需求側角度。從供給側分析和構建匹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養老金融體系,有利於更准確、更全面揭示我國養老金融的體系架構、運行邏輯、發展規律,積極拓展養老金融在服務養老財富管理、養老產業、養老消費,乃至銀發經濟、老齡經濟等供給側的積極作用和廣闊市場,更好地推動養老金融發展。
作者簡介
陽義南,湖南大學“岳麓學者”特聘教授。長期研究養老保險與金融、延遲退休、老年經濟學與政策等領域,發表論文70余篇,獲部級成果獎4項。
地方政務熱線智能化轉型的路徑選擇
——山東大學輿論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戴元初
作為連接政府與公眾的關鍵紐帶,政務服務熱線正經歷著從單純的公共服務手段向綜合治理平台的深刻轉型。同時,隨著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手段的不斷發展,聚焦便民服務與優化營商環境的地方政府政務熱線,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智能化轉型探索,成為技術賦能市域社會治理的典型代表。
在智能化與治理平台化的雙重轉型中,一方面,市民服務需求的日益增加,尤其是民生問題的多樣化和復雜性,要求政府能夠更快速、精准地響應市民訴求﹔另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
作者簡介
戴元初,山東大學輿論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長期從事傳媒經濟學、國際傳播、輿論與社會治理等領域研究。
因地制宜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 郭紅東
特色農業是指具有獨特資源條件、明顯區域特征、特殊產品品質和特定消費市場的農業產業。不同於傳統農業,特色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為了更好滿足消費者需要和實現競爭優勢而出現的一種現代農業,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與大宗農業相比,特色農業的特點十分鮮明,除具有資源、產品優勢特色外,多數還蘊含社會、文化、歷史等特色元素,因此,特色農業也具有功能多樣、價值多重的突出特征。
作者簡介
郭紅東,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農業經濟與管理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鄉村產業發展和數字經濟。
系統有效整治基層數字形式主義
——中南大學地方治理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彭忠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在第二十一條中單獨設立了“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突出標題,並進行深入系統的闡述。尤其強調對“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持續深化整治,清理整合面向基層的政務應用程序。
數字形式主義,是指通過政務移動應用程序、各類工作群組等渠道衍生出的大量形式化操作,是“互聯網+”環境下形式主義的新變種。這種以技術應用之名行形式主義之實的現象,已成為基層干部反映最為強烈的新型負擔。
當務之急,應從優化政績考核機制、健全平台評估體系、強化集成整合能力、理順技術與治理關系等方面入手,堅持以實效為導向的數字治理邏輯,系統有效整治基層數字形式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與治理提質賦能增效。唯有真正落實“以用為本、以實為重”的治理理念,才能實現從“建得好”到“用得好”的根本轉變,進而為基層減負、為治理提質增效注入數字動能。(選自《國家治理》2025年第14期)
作者簡介
彭忠益,中南大學地方治理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領導與地方治理、政府行政與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出版《政府領導力與政府責任》《行政領導學概論》等學術專著和教材多部。
形成更加完善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間布局
——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孟祥林
在城市發展戰略方面,長期以來存在大城市優先發展和小城市優先發展兩種主張。前者主張以大城市為中心構建城市體系,大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主導作用,決定著城市體系中的資源布局方式,以及城市體系中不同中心地之間的關系。后者主張發揮小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底層支撐作用。小城市雖然處於城市體系的底層,但其數量多且分布廣,在城市體系中扮演著神經末梢的角色,其發展質量直接影響城市體系的質量。小城市的資源容納能力和資源的吸附力相對於大城市而言不佔優勢,但大城市的職能最終要疏解到小城市,小城市的空間布局及小城市間的互動水平會直接影響大城市的發展質量。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進一步提升京津冀腹地內生產力的均衡布局搭建了平台。在京津冀區域內構造“鼎足格局”、建設微團、發展微中心、形成指狀網絡、促成新增長點、跨區節點、選擇關鍵點等都是形成更加完善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間布局的重要方面。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背景下,京津冀需要形成以北京為核心構建“多層次+多節點+分步走+分片區”的中心地體系的發展邏輯,為形成完善的產業空間布局創造條件。在京津冀區域內需要構建跨行政單元的城市體系,讓中小城市扮演支撐角色,並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區域內的路網通達程度。(選自《國家治理》2025年第8期)
作者簡介
孟祥林,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雄安新區建設、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等。
(2025年8月29日推薦,閱讀全文可至人民論壇網)
相關專題 |
· 綜合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