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世界多極化中大國應有的樣子

任紅岩

2025年08月29日08:37    來源:學習時報222

中國共產黨歷來把判斷世界發展潮流和時代特征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和重要前提。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悉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的態勢,進一步深化對世界格局和歷史大勢的研判,提出一系列處理國際事務的立場主張和中國方案並取得豐碩實踐成果。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對外工作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的時代背景和現實依據,而多極化深入發展是大變局的核心內涵。2017年首次提出並闡述大變局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世紀以來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2024年在“金磚+”領導人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是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志。”這些重要論述集中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多極化理論的發展:其一,明確了“全球南方”,即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推動多極化加速演進的最能動角色﹔其二,強調多極格局中的上升力量是一批國家,而非個別國家,這賦予“極”突破傳統內涵的新意蘊﹔其三,指明多極化是推動大變局齒輪轉動的原動力,揭示了大變局雖然伴隨動蕩,但本質上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對多極化的這些深刻認識,標注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把握時代、分析世界、制定策略的邏輯起點。

從堅守和推動世界多極化起筆,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在國際舞台上揮毫潑墨,為全球治理變革擘畫方向、繪就藍圖。全球治理滯后於當前形勢發展和現實需要,這是各國普遍共識,但國際社會在“由誰治理、如何治理、為誰治理”的變革方向上卻莫衷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圍繞全球治理提出一系列主張,包括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這些主張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就是對世界多極化的深刻認識和堅定支持,其核心是推動原有的全球治理體制切實反映當前多極格局,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實現各國在國際事務、國際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法治化,使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形成真正的多極化國際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西方關於多極化的討論明顯升溫。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了以“多極化”為主題的年度報告,表明歐洲主流認知開始審視多極化現實。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聲稱,多極化是特朗普政府的偏好,也是特朗普政府追求的常態。面對在多極化問題上的眾說紛紜,我們需要認清各種敘事的實質,進一步深化中國在世界多極化問題上的系統性思考。

中國以相互依存視角看待多極之間的關系,認為當今世界任何國家不能獨善其身,積極倡導和推動廣泛的國際合作。西方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盲目強調“極”在軍事、經濟等硬實力上的壓倒性優勢,並認為實力優勢理所當然轉化為國際權力,國際事務自然由成為“極”的國家說了算。這種理論在實踐中表現為不擇手段追求本國優先,打壓別國發展,將國與國關系視作爭權奪利、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然而,21世紀已經換了人間,中國對多極化趨勢的認識和把握更加符合時代大潮流。在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推動下,各國利益交融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商品、人才、資金、技術、數據在全球范圍的優化配置惠及各參與方,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使不同發展水平的經濟體相互成就、榮損與共。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等問題帶來的挑戰波及地球每一個角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極”的內涵已然發生嬗變,“極”與世界的關系必然被各國相互依存這個大邏輯重新定義。以關稅戰、出口管制為代表的保護主義“回頭浪”沒有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拉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給包括美國民眾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造成損害。可見,即便擁有超強實力也不再能夠凌駕其他國家,合作共贏才是多極世界的金法則,任何國家要想發展壯大,都應該在維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中增進本國人民福祉,單打獨斗或者贏者通吃那一套已經被証明行不通了。

中國堅定維護各國在多極秩序中的平等權益,堅決摒棄“大國共治”,強調並踐行“大國擔當”。西方仍有不少人跳不出歷史上“超”與“強”治理世界的慣性思維。遠有“中美國”“兩國集團”的動議,近有“中美俄劃分勢力范圍”的“指點江山”,他們對多極秩序的設想很容易掉入歐洲均勢戰略、殖民強國瓜分天下的歷史窠臼。中國雖是大國,但深受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之苦,絕不會將己所不欲施之於人,也不認為“大國共治”能給世界帶來持久和平和普遍繁榮。中國以戰略眼光看待自身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崛起的歷史進程,堅信隨著世界多極化的加速發展,推動人類進步、追求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力量將更加壯大,國與國之間應該本著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原則處理彼此關系。同時,作為“全球南方”的一員,中國與尚面臨較大發展困難的廣大中小發展中國家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和現實訴求,對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主張世界多極化應當是平等的,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應該能在多極化進程中平等參與、享受權利、發揮作用。而大國如果說有什麼特殊性,就是應該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承擔特殊重要責任。在國際秩序何去何從的重要關頭,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各國共建“一帶一路”,倡導並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帶頭講平等、講合作、講誠信、講法治,為建設人類美好未來提供思想支撐、合作平台、成功示范。這才是多極世界中大國應該有的樣子。

中國積極主動應對多極化進程的不確定性,否定“多極必然導致無序”,為建立多極秩序開辟路徑。在當前世界變亂交織之際出現對多極化的熱議不是巧合,在多極化與無序、對抗、動蕩之間建立因果關系者大有人在。事實是,少數國家抗拒多極化潮流、迷戀單極獨霸的所作所為才是今天世界的主要亂源。正因為看到這一點,中國並未對多極化進程盲目樂觀,而是積極探索如何確保多極化進程總體穩定和具有建設性。中國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主張首先要筑牢主權平等的基石,尊重所有國家作為國際社會平等一員的權利,不能誰“胳膊粗”“拳頭大”,誰就可以對別國內政指手畫腳。其次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全球南方”的聲音應當得到更多傾聽,各國的正當權益應當得到充分保護。再次要恪守多邊主義的理念,國際上的事各國商量著辦,全球治理由各國共同參與,和平與發展的成果由各國一起分享,以包容協作取代集團對抗,以“大團結”破除“小圈子”。最后要加強國際法治的權威,反對雙重標准和選擇性適用,更不應偷梁換柱、把自家的家法幫規當作“國際規則”強加於人。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是世界各國吸取20世紀人類遭受兩次世界大戰劫難的慘痛教訓,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及普遍人權為根本目標建立起來的,其遵循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在法理層面確立了尊重各國平等地位與主權不受侵犯的原則,其決策和運作架構在機制層面確立了多邊主義、集體安全、對話協商等原則,符合世界多極化趨勢。但個別大國為了繼續主導國際事務,不惜將聯合國等多邊機制推向失能邊緣,人為制造無序亂局。當今世界發生的各種對抗和不公,就是因為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沒有得到有效履行。矛盾越是復雜,越要突出聯合國的重要地位﹔挑戰越是緊迫,越要維護聯合國的應有權威。

過去十多年,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引領下,中國成為謀劃並建設多極化國際秩序的中流砥柱。針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中國將繼續做多極體系中的確定性因素、變革世界中的建設性力量,廣泛吸納各方智慧,共商更有效解決方案,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向縱深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作者系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專職副秘書長)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