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綜合施策優化民企金融服務

金觀平

2025年08月30日08:37    來源:經濟日報222

原標題:綜合施策優化民企金融服務

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日前聯合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加強民營制造業企業金融服務。

當前,我國民營經濟已經形成相當的規模、佔有很重的分量。民營企業數佔企業總數的92%以上,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民營企業有42萬多家、佔比也在92%以上﹔民營企業對進出口和稅收的貢獻都在五成以上,對城鎮就業的貢獻達到八成以上。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民營經濟貸款余額70.9萬億元,同比增長5.4%。也要看到,部分民營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方面,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部分機構“不會貸”,評估信用風險的手段較為單一,還主要依賴傳統抵押物﹔部分機構“不敢貸”,不了解科技型民營企業的技術背景、產品前景,難以判斷企業的成長性﹔部分機構“不願貸”,沒有充分落實盡職免責規定,一線員工存在顧慮,害怕出風險。另一方面,從民營企業的角度看,個別企業盲目多元發展,市場把握不好、經營管理不善,抬高了自身風險,增加了融資難度。

針對上述問題,既要對症下藥,也要綜合施策。當前,尤其要握緊“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這個抓手,從供需兩端發力,實現銀行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

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不能在融資門檻、准入條件上人為設置障礙,確保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要提升能力,圍繞不同行業、不同規模民營企業的差異化特征,優化信用風險的識別、評估手段,不能一刀切、一種辦法套在所有企業身上﹔要做好配套保障,落實落細盡職免責規定,確保一線員工“願貸”“敢貸”。

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要有打造“百年老店”的長遠目標,積極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隨著企業規模逐漸擴大,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將不可避免,股東與經營者之間將出現“委托—代理”關系,但由於經營者掌握的信息往往多於所有者,其在經營、融資方面可能作出有利於自己、但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的決策。因此,如何強化內部監督就成為了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股東行為,不僅有利於企業降低信用風險、獲得融資支持,還有利於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下一步,可充分借助“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政、銀、企各方協同發力,持續優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提升企業獲得感。以部分地市的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為例,工作專班在走訪、對接企業需求后,將企業推薦給相關銀行。發現某小微企業暫時不符合授信審批標准后,工作專班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進一步幫助企業分析、修復、解決問題,這既解決了融資問題,又增強了發展后勁。截至6月末,各地依托工作機制累計走訪了超過9000萬戶小微經營主體,銀行對“推薦清單”內經營主體新增授信23.6萬億元,新發放貸款17.8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佔比32.8%。

(責編:黃瑾、宋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