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把群眾“金點子”變成改革發展“金鑰匙”

倪明勝

2025年09月01日08:45    來源:學習時報222

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事關全局。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就研究吸收網民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深入地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高質量完成“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用好群眾路線這個制勝法寶,自覺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把基層群眾的智慧、意願有機融入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讓改革脈搏與人民向往同頻共振,把更多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改革發展的“金鑰匙”。

堅持問計於民、真心拜人民為師,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隻有發自內心地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著力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腳踏實地深入群眾學“真學問”、求“活方法”,才能切實找到破題的關鍵,廣泛凝聚共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回溯黨史,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偉大勝利,很重要一條經驗,就是始終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把群眾作為智慧和力量源泉。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並不鮮見。90多年前,毛澤東深入尋烏一線調查,通過與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等深入談心,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逐步找到土地革命的具體政策、發展工商業的相關措施,並形成長達8萬多字的《尋烏調查》,從而堅定了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決心。1962年底,焦裕祿剛到蘭考,就下鄉考察、向人民求教,通過跟70多歲的飼養員肖位芬同住牲口棚,徹夜長談,才得以找到三條治沙妙方,通過三管齊下,最終根治風沙的危害。鄧小平說過,“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歷史和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就是因為我們始終把人民作為“源”和“本”,堅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求教學習,不斷凝聚民心民智民力。

人民是最好的老師,基層是最大的課堂。人民群眾身處實踐最前沿,對實踐變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是最貼近基層實際、最能反映基層心聲的。問計問策於民,拜人民為師,就是要善於傾聽民聲民意,汲取群眾智慧和發展良策,解決民生訴求,提升群眾參與度,以線上線下同頻共振,把群眾的期盼訴求轉化為工作著眼點、政策發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我們黨通過編制和實施“規劃”來治理國家,不僅是將黨的價值主張融入發展規劃,更為重要的是將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通過找准“最大公約數”,並有效轉化為政策共識和具體舉措。來自普通網友的“互助性養老”建議寫入“十四五”規劃,黨的二十大報告征集超850萬條建言,逾311.3萬條網民建言涌向“十五五”,覆蓋經濟、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在“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征求意見活動中,有網民就提出“建立與完善AI技術在互聯網平台的使用規范制度”“建議加大對農村快遞網點的政策扶持”“優化中西部地區師資配置,為中西部發展提供人才”“建議推行全國統一的電子獻血証,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跨省通用”等等,這些鮮活的“金點子”為規劃編制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和重要參考。通過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走實走新黨的群眾路線,拓展人民參與國家治理的廣度與深度,把國家戰略的“宏觀思考”和民生問題的“微觀實踐”有機結合,把“問題導向”與“方案思維”深度融合,形成吸納民意、匯聚民智的工作閉環,把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科學凝練、集中起來,轉化為群眾願意接受、認同、支持的科學規劃和政策體系。把“黨和政府要干的”和“老百姓心裡所盼的”緊緊相連,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匯聚起引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能。

問計於民是方法,服務人民、造福於民才是目的。“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這更加需要我們堅持人民至上,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圍繞民聲惠民生,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把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民生實事辦好,對改革發展面臨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做到心中有數、胸中有方、手裡有招,真正當好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切實把群眾的“需求清單”、民生的“問題清單”轉變為黨員干部的“履職清單”,深入基層一線,扑下身子、挑起擔子、干出樣子,實打實做好群眾工作,確保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做到承諾必踐諾、交賬必清賬,以過硬的舉措、扎實的成效,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強、更可持續。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