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

馬偉

2025年09月05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222

原標題: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把“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列為鄉村全面振興重點任務,要求“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因此,因地制宜發展壯大富民產業,對引領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意義。

因地制宜是發展富民產業的科學方法。一是立足稟賦優勢,找准發展方向。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地理環境、產業基礎具有較大差異,隻有因地制宜,才能找准適合本地發展的路徑。二是立足資源整合,夯實發展基礎。發展富民產業,必須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等國家重大部署,盤活整合各類資源,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資源整合、集約使用與布局優化,優化產業聯動、分工協作、集聚集群發展格局,才能實現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三是立足改革創新,強化富民效應。堅持按市場規律辦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健全要素保障和優化配置體制機制,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管好用好農村資源資產,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完善鄉村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大力培育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渠道。

富民產業是引領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發展富民產業,必須促進產業延鏈補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鏈體系。例如新疆吐魯番市立足葡萄資源稟賦,著力在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現已形成了集鮮食葡萄銷售、葡萄干加工、葡萄酒釀造、葡萄葉生產、葡萄枝條多元化利用及葡萄其他副產物綜合利用等為主的全產業鏈條。同時要優化供應鏈,建設高水平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完善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補齊倉儲、配送等基礎設施短板,做好倉儲物流配送服務,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農產品和農資現代流通網絡。要加強全產業鏈科技支撐,打造品種培育、生產研發、產品加工等綜合競爭優勢,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發展和應用,充分運用數智技術,提高鄉村特色產業生產的規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富民產業價值鏈的整體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

鄉村振興是發展富民產業的主要目的。必須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布局,推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構建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對接機制,強化以城帶鄉,形成城鄉互補的局面,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設計、整體性打造,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戶增收挂鉤機制。引導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農戶等緊密合作,通過保底分紅、入股參股、服務帶動等方式,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推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農村地區更加繁榮、農民生活更加紅火,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富裕。

(作者:馬偉,系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