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著力促進新型消費健康發展

王成仁

2025年09月08日09:03    來源:光明日報222

擴大內需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環節,消費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作為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所謂新型消費,是指基於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形成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大力發展新型消費,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拉動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型基礎設施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新型消費發展,通過產品、場景和業態創新,滿足了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比如,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網約車、外賣等業態持續保持增長活力,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網紅帶貨等新模式發展迅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應用,極大釋放醫療、養老、文娛等消費活力。隨著新生代年輕人逐漸成為主要消費群體,消費理念逐步向綠色化、健康化轉變:即時零售、互動體驗、元宇宙體驗館、VR主題樂園等新場景吸引年輕群體,非遺、城市漫游、鄉村旅游、工業遺址、現代工廠等新型文旅消費等也成為消費新熱點。“十五五”時期,亟須准確把握新型消費發展態勢及特征,分析新型消費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優化新型消費發展環境,促進新型消費健康發展。

新型消費快速發展對消費環境提出新要求

新型消費快速發展,對新型基礎設施、數據共享互通、新型消費模式政策扶持、市場規范監管、專業化人才培育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我們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釋放新型消費潛力明確了方向。

從基礎設施建設看,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和特定環節的投入,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截至2024年12月,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雖已達65.6%,但與全國78.6%的普及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為促進農村新型消費需求的釋放,亟待加強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我國“互聯網+醫療”發展迅速,對醫院特別是基層醫院的數字技術應用以及診療設備設施更新提出更高要求。又如,《關於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我國果蔬和肉類冷鏈流通率要分別達25%和45%,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加強生鮮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從數據資源使用看,要進一步提高數據資源使用效率、優化使用效果,做好數據風險預警和防范。新型消費模式下,不同質量、多標准、多口徑的數據及相關產品和服務大量出現,消費者更難甄別、選擇。同時,數據資產權屬確定是數據有效應用的前提,雖然有關文件規定了數據資產權屬確定的基本原則,但操作中還需要進一步細化。新型消費還涉及復雜和個性化的消費場景,需要打通多個數據系統。此外,與數據安全相關的監管體系和政策法規仍待進一步完善,為新型消費提供有力保障。

從政策扶持看,新型消費服務涉及多個部門,需根據不同服務的特性出台有針對性的政策,方能事半功倍。以“互聯網+養老”為例,養老服務涉及民政、衛健、人社等部門,且數字化轉型又與發改、科技、工信、網信等部門有關,隻有統籌協調多部門政策資源,才能更好支持新型消費發展。同時,新業務、新模式的發展也需要政策來規范引導。比如,當前“互聯網+醫療”行業標准較為多元,對互聯網醫療服務質量的評價需要進一步統一。同時,新模式、新業態快速出現,對監管要求也有所提升。

從人才隊伍建設看,新型消費對跨專業、跨領域人才需求較大。新型消費涉及設備更新、數字系統應用、數字人才培養等,需要既懂專業知識,又懂數字技術的綜合型人才。同時,新型消費以數字為基礎,有賴於高素質的數字服務內容提供人才。雖然國內有多所高校已開設“互聯網+”相關專業,但新型消費領域還面臨較大人才缺口。

“十五五”時期促進新型消費健康發展的著力點

2025年4-6月,商務部等多部門陸續出台《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提振消費具體舉措。隨著數字經濟滲透率不斷提高、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進一步拓展,新型消費模式和消費業態將更趨多樣化。著眼於“十五五”新型消費高質量發展,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為新型消費創造良好條件,助力新型消費成為擴大內需的先行軍。

加快新型消費領域數字化轉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數字技術應用基礎環境。加快建設數字化社區,提升社區數字化管理水平。優化物流基礎設施網點布局,在重點城市、鄉鎮、農村設立綜合集散中心。加強生鮮冷鏈物流等體系建設,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加快新技術新裝備應用,推進數字技術等在醫療、教育、養老、旅游等領域應用,加快醫院、學校、養老機構等服務設施數字化轉型。加快新型消費領域服務主體數字化轉型,支持市場化服務機構開發數字服務資源。

夯實數據交互使用制度體系。健全數據共享、開放、流通、交易和安全保護等規則和法律法規,促進數據在合法合理前提下順暢流轉和使用,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使用數據、泄露用戶隱私等行為。健全國家數據共享平台體系,加強跨部門、跨系統數據共享。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探索教育、醫療、文化、旅游等領域公共數據優先開放。健全新型消費數據資源使用規則,制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養老”等領域規范性文件,細化服務規章與流程,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優化新型消費市場和政策環境。為新型消費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積極引導各類要素有序進入新型消費服務市場,簡化証照辦理流程。除涉及居民隱私、資金和人身安全、公共安全等情形外,允許市場主體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給予市場主體更多發展空間。培育跨行業跨領域綜合性平台和行業垂直平台,發揮平台融合資源、匯聚數據、融通產業鏈的作用,實現多領域跨界融合發展。健全新型消費領域相關產品、技術和服務標准體系,加強新型消費領域內容創作、產品研發、模式創新等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線上線下維權機制。

加強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的原則,建立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平台型企業監管,實現線上行為可追溯。加大線上實時監督與線下執法力度,實現無縫對接,打擊虛假宣傳、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加快出台網絡直播、共享經濟、社交媒體購物等領域法律法規,細化行業管理辦法和監管規則,規范直播帶貨、數字營銷等行為。健全數字服務標准體系,加快推進新型消費領域標准研制工作,在跨境電商、“互聯網+社會服務”、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領域,研究制定國家及行業標准。規范網絡直播等新模式新業態,完善直播平台准入機制,引入“黑名單”機制,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強化技術創新引領與支撐。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加快研發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超高清視頻終端、醫療機器人等智能化產品。培育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鼓勵開展同步課堂、遠程手術指導、VR藝術、AR賽事直播等交互式創新應用示范。強化數據資源使用技術支撐,不斷提升數字資源使用技術安全水平。

(作者:王成仁,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