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波
2025年09月09日08:42 來源:光明日報222
權力監督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為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使各項監督更加規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新征程上,不斷健全制度規范,持續拓展技術手段,能夠推動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更加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是強化權力監督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健全的制度,權力沒有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腐敗現象就控制不住”。制度能夠對權力邊界作出清晰設定、對職責權限作出明確劃分、對運行程序作出科學規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全方位、立體式推進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形成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以黨的組織法規、黨的領導法規、黨的自身建設法規、黨的監督保障法規為框架的黨內法規體系,夯實了黨的自我革命的制度規范基礎,不斷筑牢制度防線。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提高制度的權威性,不僅需要制度的完備,更需要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剛性監督與實際約束。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中,唯有構建權責清晰、流程閉環的運行機制,才能防止制度“空轉”。因此,應著力完善權力配置和運行制衡機制,推動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格局。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推動制度成為黨員干部行為的硬約束。同時強化問責機制,堅決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為。隻有當制度成為不可逾越的“鐵規”,才能真正做到讓權力在制度的軌道上規范運行。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深刻變革監督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黨建工作”。技術的加入,使權力監督突破了傳統局限,向數據驅動、實時響應、動態預警的方向升級。
數字技術的運用,不僅提升了監督效率,更催生了監督機制的深度變革。例如,在財政資金分配、政府採購、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借助區塊鏈“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的特性,監督者可以對每一個關鍵節點進行精准鎖定和溯源審查,極大增強了監督的威懾力和透明度。同時,“互聯網+監督”模式的推廣,使群眾通過網絡平台進行問題反映和線索提供成為現實,群眾監督渠道的暢通有力壓縮了權力尋租空間。但也應看到,技術不是萬能的,要強化對監督技術應用的法治保障,確保技術運用有章可循、依法合規,防止數據濫用和信息泄露風險的發生。技術賦能監督,核心是為了更好服務於人民、服務於權力運行的規范化,是推動實現監督工作從“能監督”向“善監督”躍升的關鍵力量。
制度為監督定規則,技術為制度添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制度作為規范行為的基本准則,其有效運行離不開精准的信息支撐和高效的執行機制,而技術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從實踐來看,制度與技術的融合不是簡單的疊加關系,而是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過程。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制度執行力,可以大大提升監督體系的響應速度和治理精准度﹔技術應用中發現的漏洞和短板,也為制度完善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現實基礎。
為此,應推進制度建設與技術創新協同互動、雙向促進,將已有的監督經驗和治理實踐及時轉化為可操作、可量化、可評估的制度規范,以制度方式固化監督成果。一方面,將技術嵌入制度執行全過程,形成從制度設計、執行監管到結果評估的閉環體系。例如,推動紀檢監察機關與財政、稅務、審計、市場監管等部門實現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打通監督的“數據毛細血管”,構建跨部門、跨系統、跨層級的監督協同網絡。另一方面,以技術應用倒逼制度改進,在大數據分析中識別出的風險隱患,應及時反饋至制度設計端,推動監督制度精准化、細致化。特別是在對權力事項、關鍵崗位、重要流程的管控中,應依托技術手段開展行為畫像、風險預測、動態監管,構筑起預警在前、約束在中的防控機制。
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不僅是外在規則和手段的組合,更是一種深層次政治生態的淨化。在制度和技術相結合的基礎上,更要錘煉干部敬畏權力、守牢底線的政治品格,培育黨員干部主動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中工作的行為自覺。這一轉變,需要通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線﹔也需要通過廉潔文化涵養,讓接受監督成為黨員干部內心的主動選擇。當制度之嚴與技術之精內化為干部之德、行為之則,才能有效監督權力運行,真正實現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作者:王劍波,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廉政法治研究中心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