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李建軍
2025年09月09日08:45 來源:光明日報222
由中央財經大學李健教授帶領團隊編寫的《中國金融學》,作為高校經濟學類、管理學類本科生使用的基礎理論課程配套教材和高校金融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教材是“中國系列”原創性教材中的中國經濟學系列教材之一,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核通過。
【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是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錨定的奮斗目標,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然要求。編寫《中國金融學》教材,核心任務就是要推動構建自主知識體系,並通過教材來系統呈現、廣泛傳播應用。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在金融學科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中國特色金融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系統闡釋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的內在規律,從我國的金融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形成系統化的金融學說。
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的科學方法論
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首先必須回答應當基於怎樣的科學方法論、堅持怎樣的立場,這是解答為誰培養人和怎樣培養人的關鍵所在。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運用好兩個結合的科學方法。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並解決中國的金融問題,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弘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同時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金融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金融文化相結合,推進原創性理論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重要論述的研究闡釋。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六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和必須堅持胸懷天下,來深入闡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金融理論體系和本土化的成功經驗。
堅持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為世界貢獻中國發展智慧。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金融實踐,自始至終都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黨的金融事業歸根到底是為了造福人民,這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的根本價值取向。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闡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促進共同富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哲理,深入闡釋切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踐路徑。同時,基於中國金融發展實踐提煉的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既要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也要包含市場經濟中具有普適性的一般原理與客觀規律,對世界各國都有參考價值。首先,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然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能夠闡明西方理論無法解釋的社會主義金融運行的內在邏輯,比如,如何兼顧金融快速發展和長期穩健運行等。其次,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然具有世界通用性,開放條件下的市場經濟中的貨幣、信用、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及其運作,都具有通用的術語、基本共性和一般規則,是已經取得的共識、規律性認知和經驗,應該納入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中。
堅持學理闡釋與理論創新並重。中國金融發展與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也為中國金融學理論創新提供了素材寶藏和原動力。要從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從居民、企業、政府和開放部門等經濟主體的財務活動與金融的有機聯系入手,闡明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底層邏輯和基本原理,刻畫中國金融體系的演進脈絡和發展現狀,概括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金融發展偉大成就與學理認知,總結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主要經驗並進行理論創新,提出具有主體性、本土化和原創性的理論觀點。
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的理論與實踐基石
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框架的四大基石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金融發展與改革開放的實踐、中華優秀傳統金融文化和人類優秀金融發展理論成果。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遵循。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有關金融的基本原理作為根本理論遵循,挖掘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來經濟工作中實踐、創新、發展出來的中國本土化的金融理論。重點對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進行學術化表達、學理性闡述和系統性構建,並將之系統、全面、有機地融入知識體系之中,成為中國金融學的理論主脊,支撐起中國特色金融理論體系的基礎架構。
第二,立足中國金融發展與改革開放實踐。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金融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形成了系統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理論和實踐經驗。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立足我國的金融發展實踐,運用金融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發展規律,講透中國特色金融實踐發展的經驗所在、學理所在,提煉中國特色的原創性金融學理論,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打下牢固的實踐基石。
第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金融文化。中國悠久的金融發展史中蘊含著許多優秀的金融思想和獨特的金融文化。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應堅持古為今用,從歷史文獻中提取中國特色的金融思想。我國金融活動歷史悠久,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包括最早的紙幣、最早的匯票和期票、最早的貨幣理論和實踐等,孕育了豐富的金融思想。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在此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形成和發展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為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厚植歷史文化底蘊。
第四,汲取人類優秀金融發展理論成果。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要在努力講好中國金融故事的過程中,汲取和借鑒人類社會已經揭示出來的市場經濟下普遍的金融內在規律,包括保障金融平穩運行的風險防范與金融監管、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等方面的通用術語、基本知識、分析方法與運行規則等,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創新理論架構
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闡明八個主要原理,形成中國特色的創新理論架構。
一是闡明金融與實體經濟血肉關系的原理。金融的供求及其交易源於社會各部門的財務活動,金融體系隻有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才能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需要從居民、企業、政府等主體的財務活動入手,概括中國金融體系發展演進的歷史脈絡和現狀特征,闡明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底層邏輯。
二是闡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基本元素的本質特征及其價格形成機制。現代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行,必須具備一些基本元素。比如,市場經濟中各部門的經濟活動都需借助貨幣來進行計價交易和資產保值,不同主權貨幣之間的兌換價格體現為匯率,各經濟主體的投融資活動要通過信用來實現,各種貨幣借貸和金融工具的交易都以利率為參照來進行估值定價。因此,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應系統闡釋貨幣、匯率、信用、利率等金融基本元素的內涵及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動規律,包括:貨幣職能的充分發揮,關鍵在於保持幣值穩定和良好的貨幣流通秩序﹔匯率穩定依賴於有效的外匯管理、充足的外匯儲備、完善的匯率形成機制和有效的外匯市場﹔信用體系的完善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通過多樣化信用形式與金融工具構建完備的社會信用體系﹔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形成中央銀行引導基准利率進而作用於市場利率的聯動機制,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三是闡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機構的作用及其運作原理。金融機構是現代金融體系的主要運作載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企業、居民內部或彼此之間的金融活動都需通過金融機構來完成。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需要闡明我國金融機構的構成、制度安排、行業特征、業務運作、經營管理等內容,包括:架構多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金融機構體系﹔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結構,明確其服務性、競爭性的產業定位﹔遵循市場經濟中的金融業發展規律,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打造能夠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強大金融機構。
四是闡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市場及其運作原理。金融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運作的核心環節,在資金融通、資源配置、資產定價、風險分擔、推動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在論述金融市場基本知識與運作原理的基礎上,應闡釋清楚我國金融市場的體系構成與結構特征,主要子市場的特點、功能及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作方式,進而闡明我國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功能、不斷優化融資結構、實現金融市場繁榮穩定的內在機理。
五是闡明全球治理視角下的中國金融開放原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穩健,取得積極成效。與此同時,我國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在國際金融舞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要在論述金融開放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著力刻畫中國金融開放的歷程與內在邏輯,闡明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論証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路徑與作用﹔講清楚我國如何在開放中不斷提升金融業現代化水平、形成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為改善全球金融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六是闡明金融安全風險防控視角下中國金融監管基本原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金融運作方式的日益復雜化,金融風險管控變得越來越重要。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需要分析清楚為什麼需要通過構建強大的金融監管體系對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實施有效監管﹔闡明中國金融監管理念與監管體系的實踐特色和底層邏輯﹔闡明金融安全和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重要性,論述宏觀審慎政策及其評估框架的學理與實踐。
七是闡明宏觀均衡目標下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基本原理。中央銀行、貨幣供求與均衡、貨幣政策與宏觀調控,這些都是宏觀金融理論的核心內容。構建中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應闡釋中央銀行制度、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能地位及其業務運作原理﹔闡述貨幣供求與均衡的基本理論,解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貨幣需求特征和貨幣供給機制,闡明中國貨幣供求與經濟總供求之間的關系及其綜合平衡的治理思想﹔闡述中國現行貨幣政策框架下的目標、工具和傳導機制,闡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等宏觀調控政策協調配合的原理和實踐經驗。
八是闡明中國特色金融發展理念與金融“五篇大文章”基本原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發展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既強化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又彰顯了金融發展的人民性。應在闡釋金融發展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重點闡明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學理及其新實踐,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借助現代科技賦能提高金融發展質量,推動金融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增強金融服務的人民性。
(作者:李健、李建軍,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分別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副校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