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弘揚“上海精神” 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吳志成

2025年09月09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回首來路,盡管亂雲飛渡,我們踐行‘上海精神’而取得成功。展望未來,世界動蕩變革,我們仍須遵循‘上海精神’,腳踏實地砥礪奮進,更好發揮組織功能。”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強調:“我願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同各國一道,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思想深邃、內涵豐富,彰顯了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展現了習近平主席的大國領袖胸懷和風范,必將對上海合作組織未來發展產生重要積極影響,也將為弘揚“上海精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深走實指明方向。

  “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時空、歷久彌新的持久生命力

  人類歷史表明,國際社會要維持和平穩定、共同發展繁榮,國家之間必須堅持正確的相處之道,遵循正確的精神引領。上海合作組織深刻總結國際關系實踐,創造性提出並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上海精神”作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共同倡導的國際關系新理念,超越文明沖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成為提升上海合作組織凝聚力、影響力、感召力、吸引力的精神紐帶。實踐表明,“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壯大的生命力所在,更是上海合作組織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遵循。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對“上海精神”作出深入闡述,以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中國理念豐富發展“上海精神”的時代內涵,以高遠宏闊的全球視野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推動上海合作組織行穩致遠。

  以互信、互利為合作之基。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互利是國際合作發展的本質特征。國家之間的互信意味著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互不敵視,彼此就各自重大戰略行動展開對話和交流,通過接觸化解疑慮、增強信任。互利則是互相尊重對方利益和關切,在實現自身利益的同時不損害對方利益和共同利益,使彼此都能從合作中受益。上海合作組織因互信、互利而生,更因互信、互利而發展壯大。正是因為成員國加強高層交往和戰略溝通,不斷深化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支持彼此為維護安全和發展利益所作的努力,持續擴大利益匯合點,才讓各領域互利合作結出累累碩果。隨著大國博弈不斷加劇,全球信任赤字上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上海合作組織更有必要秉持成員國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理念,夯實政治互信、互利合作的基礎,為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促進共同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以平等、協商為相處之道。各國應該如何相處,構建什麼樣的國際關系,是近現代國際關系史上的重要課題。平等既是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題中之義,也是國與國之間發展相互關系的重要准則。協商是化解分歧矛盾的有效之策,也應該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法。上海合作組織是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維護者和踐行者,對內堅持各成員國平等相待,倡導大小國家一律平等,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對外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和爭端,不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建設開放包容的“大家庭”,同更多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伙伴關系。在上海合作組織發展過程中,無論提出、討論和決定什麼問題,每個成員國的聲音都得到平等傾聽,都堅持在相互理解及尊重每一個成員國意見的基礎上尋求共識,沒有出現過大國強迫小國、多數強迫少數、一方強迫另一方的情況,為探索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寶貴借鑒和啟示。

  以尊重多樣文明促進和諧包容。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不同文明應該和諧共生、相得益彰,共同為人類發展提供動力。“上海精神”契合全球文明倡議,堅持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樣的理念,讓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交相輝映,推動打破阻礙人類交往的精神隔閡。“上海合作組織大家庭”覆蓋亞歐非三大洲,朋友遍布天下,這些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國情各不相同,民族和宗教情況復雜多樣,制度體制和發展模式差異很大。正是這種多樣性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寶貴財富,也孕育著上海合作組織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上海精神”強調各國尊重多樣文明,主張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諧共處、互學互鑒,倡導文明對話、求同存異,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為各國實現和睦相處、互利共贏、造福人民筑牢文明根基。

  以謀求共同發展實現共贏繁榮。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繁榮是人類共同發展的重要目標。習近平主席指出:“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基礎上,各國共同發展才是真發展。”各國應該堅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創造全人類共同發展的良好條件,共同推動彼此實現發展繁榮,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上海精神”倡導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強化發展戰略對接,走互利共贏、共同繁榮之路。為促進本地區經濟整體發展,中國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強與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的發展戰略對接,創造更多合作增長點,釋放區域發展活力,共同推進成員國現代化進程。

  “上海精神”匯聚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磅礡力量

  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歡迎宴會上的祝酒辭指出:“上海合作組織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上海精神’,鞏固團結互信,深化務實合作,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成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上海合作組織始終踐行“上海精神”,在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為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團結互信日益鞏固。安全是國家發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幸福的生命線。上海合作組織誕生之時,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對周邊地區構成嚴峻的安全威脅,國際社會也面臨冷戰結束后復雜嚴峻的安全形勢,加強地區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安全挑戰成為組織發展的重要任務。面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問題,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了地區反恐怖機構,在情報交流、聯合反恐演習、打擊“三股勢力”等方面成果顯著,維護了地區安全與穩定,為成員國提供了最直接的公共產品,也奠定了成員國間政治信任的基礎。可以說,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從加強邊境地區軍事信任到締結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從尊重各自發展道路到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從交流治國理政經驗到對接各國發展戰略,團結互信成為貫穿始終的主線。面對國際風雲變幻,上海合作組織牢牢把握時代潮流,始終朝著求團結、增互信、謀發展、促合作的正確方向邁進,積累了彌足珍貴的實踐經驗,也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

  發展成果惠及各方。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大多為鄰國,地緣相近、市場互補、資源稟賦突出,構建跨境運輸通道便捷有利,投資與貿易規模穩步增長,互利合作展現廣闊前景。中吉烏鐵路項目正式啟動,國際公路運輸快速發展,空中絲綢之路暢通連接,地區深度互聯互通格局正在形成。近5年來,中國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貿易額接連突破3000億、4000億、5000億美元,2024年達到512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國家累計貿易額突破2.3萬億美元的目標提前實現。中國已經成為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也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借力絲路電商,各國實現“買全球賣全球”,區域經濟合作成效凸顯。實踐充分表明,中國的技術、資金和經驗助力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本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日益密切,大大拓展了區域經濟合作空間,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完全可以實現協同發展、互利共贏。

  人文交流愈加密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地處亞歐大陸,歷史上絲綢之路貫通域內,既有共同歷史記憶,也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各國人民心意相通、互學互鑒,人文交流之路越走越寬,長遠發展的民意基礎更加鞏固。在文明互鑒過程中,上海合作組織秉持“上海精神”,充分尊重成員國的文明多樣性,在求同存異中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搭建起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的橋梁,開創了一條文明共存共榮的新路。在機制層面,上海合作組織已形成涵蓋不同層次、較為完善的交流機制,既有元首峰會、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等為成員國合作確定方向,也有部長級會議等機制制定和落實行動計劃,推動成員國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救災、防治傳染病等領域合作越走越深,上海合作組織大學、魯班工坊、青年發展論壇等品牌項目越辦越紅火。在“上海精神”激勵下,這些務實行動不斷賦能上海合作組織大家庭建設,促進成員國人民“心聯通”,為本地區及世界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國際影響不斷提升。隨著上海合作組織發展,“上海精神”的實踐偉力日益彰顯,上海合作組織在國際社會受到廣泛歡迎,越來越多的國家走近、融入上海合作組織大家庭,或與上海合作組織開展密切合作。當前,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長為26國參與、在50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經濟總量接近30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區域組織,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強。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海合作組織始終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地區安全、經濟、人文、發展合作持續提質升級,開創了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團結協作的區域合作新模式,構建起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建設性伙伴關系,成為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以“上海精神”為旗幟,上海合作組織率先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同聯合國、東盟、歐亞經濟聯盟、亞信等眾多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加強合作,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始終站在國際公平正義一邊,倡導文明包容互鑒,反對霸權強權,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推動“上海精神”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強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但冷戰思維、霸權主義、保護主義陰霾不散,新威脅新挑戰有增無減,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處於這一歷史坐標上,上海合作組織遵循“上海精神”,繼續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人類進步一邊,站在多邊主義一邊,對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至關重要。順應各國人民共同期待,習近平主席在本次天津峰會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必將進一步推動“上海精神”煥發新的時代光彩,更好團結引領全球南方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智慧和力量。

  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更好發展。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功為地區和平發展和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展現出強大的生機活力。中國始終把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將自身發展同上海合作組織發展聯系起來,同各成員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聯系起來,推動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讓“上海精神”持續照亮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之路,讓上海合作組織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多實踐探索。為此,習近平主席在本次天津峰會上提出實施1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實施上海合作組織博士生創新培養計劃、在成員國建設10所“魯班工坊”等一系列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更好發展的務實舉措。中國還將辦好上海合作組織政黨論壇、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傳統醫學論壇,持續實施面向上海合作組織大家庭的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推動各方共享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紅利。

  更好發揮上海合作組織功能。與成立之初相比,上海合作組織自身以及國際和地區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弘揚“上海精神”,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與時俱進,推動組織機構、議事規則、國際合作等各方面改革創新,不斷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動能,增進組織機制的凝聚力,提升組織的行動力,以扎實行動引領上海合作組織合作煥發新面貌、跑出加速度、邁上新台階,不斷提升各國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圍繞堅持求同存異、堅持互利共贏、堅持開放包容、堅持公平正義、堅持務實高效推進上海合作組織改革,加強資源投入和能力建設,讓組織機制更完善、決策更科學、行動更高效,依靠制度之力保証上海合作組織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舉措,攜手打造立己達人、美美與共、和合共生的文明百花園,在彼此成就、共創未來中共同邁向現代化,推動上海合作組織行穩致遠。

  以實際行動踐行全球治理倡議。面對全球性挑戰增加、全球治理赤字加重的嚴峻形勢,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和改革的積極推動力量,必須當好踐行全球治理倡議的表率,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強調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明確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則、方法和路徑,順應了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符合當今世界的緊迫需求,為加強和完善全球治理進一步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全球治理倡議推動各國依托聯合國等多邊機制,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使之與時俱進,更有效應對時代挑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上海合作組織弘揚“上海精神”,踐行全球治理倡議,將進一步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上合力量”,為推動全球開放合作展現“上合擔當”,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作出“上合示范”,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採取“上合行動”。

  共同維護戰后國際秩序。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上海合作組織眾多成員國都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血與火的考驗,為戰爭勝利付出巨大犧牲。成員國領導人在天津峰會后發表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聲明》強調:“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勝利成果之一,也是現代國際關系體系的基石。”上海合作組織要勇擔大義、篤行大道,弘揚正確二戰史觀,堅定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共同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堅持和維護聯合國權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讓“上海精神”在共同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的生動實踐中發揚光大,推動“上海精神”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9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