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祥
2025年09月11日08:43 來源:光明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類社會的歷史是“現實的人”與自然界、社會相互成就、相互制約的演進過程。人類在形成自我並超越自我的過程中推動社會發展,人類社會在現實條件作用下逐漸實現從“天然共同體”到“虛幻共同體”以至“真正共同體”的演進,文化也隨之經歷從交流障礙、民族沖突到跨越邊界、走向認同的蝶變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並圍繞這一理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入推進具體實踐。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劉同舫教授專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構建與國際認同研究》,正是圍繞這一重要理念推出的有益成果。
彰顯問題導向與實踐建構的現實觀照。該書以問題為導向,立足長時段、多民族的歷史考察,從宏觀層面探討文化如何塑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認同。作者在書中精准把握當今全球文化環境和世界文明格局的總體性定位,明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構建的現實指向與當代任務,彰顯了以問題導向展開理論研究的歷史自覺。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主要內容包括:前提性闡明、“母體”資源及其創新、現實指向與當代任務、歷史演變與原則確証、現實可能與構建策略等。這些部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從對馬克思所處時代諸多“共同體”范疇及現狀的回顧,到對中國傳統思想中社會理想的存在形態的省思,進而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兩個結合”的產物,與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和傳統文化大同社會之間的歷史關聯,揭示了現實建構與歷史哲學理論的關系。該書通過闡釋“文化構建作為人類的歷史性存在與實踐方式”這一核心問題,闡明了人類建構共同體實踐的普遍歷史性,展現了作者運用哲學社會科學方法審視實踐問題的歷史意識。
深蘊時代關切與現實思考的學術情懷。該書將社會發展史與哲學史相結合,以時代為依據對現實問題展開深入思考,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構建所面臨的時代背景:既基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宏大時代背景,分析世界歷史總體的發展現狀﹔又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階段性背景,剖析經濟、政治和文化層面的現實境遇,體現出緊扣時代主題、審視現代社會和展望人類未來的學術關懷與責任。該書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提性闡明”開篇,梳理與探析了唯物史觀視域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及相關社會形態觀點。從世界歷史總體進程看,不同時期研究者對“共同體”的理解迥然相異。該書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論題作為“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課題,從存在論基礎、認識論支撐和價值論立場三個維度分析現實問題與當代使命,揭示資本邏輯擴張與全球發展失衡的內在矛盾及其根源,強調研究重點應在於創設全球共同體形式的再生產條件、確認處理共同體沖突的基本原則,以及切中世界文明體的精神內核,展現出對中國乃至世界現實問題作出建設性闡釋的學術擔當。
展現比較思維與文明互鑒的開放視野。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和文明觀指導下,深刻把握當代全球發展規律而提出的人類社會發展理念,同時建立在對中國傳統思想及西方理論的辯証揚棄基礎上。比較思維自然成為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構建和國際認同的重要方法。該書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構建置於世界各文化形態的比較中加以考察,在此基礎上探討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特征、其他文明中斷的原因以及人類社會存在與文明創造的未來走向。上卷通過論述世界文明秩序的現實狀態、文化構建與共同體合法性的生成,揭示人類文明史進程中從文化相遇到文明互鑒的轉變趨勢,即不同民族文化在構建中逐漸形成共同存在與平等互動的狀態﹔下卷通過闡釋“自我”與“他者”辯証運動中的內涵指向,發掘不同文明在互鑒過程中意義不斷生成的內在規律。這體現了作者善於在多元比較中總結普遍規律的世界視野。作者在闡釋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同時,深入研究了共同價值、文化構建與國際認同之間的內在關聯,確認不同國家在具體實踐中認識共同價值、積極參與文化構建並達成世界共識的必然過程,進而確証了推動文明互鑒、實現文化意義共生的總體趨勢。
總之,該書從明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定位、闡釋文化構建與國際認同的辯証關系入手,在話語敘述上層層推進,在邏輯脈絡中有序展開,從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角度,深入研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建構與現實路徑,是一部以縱橫交錯的方式將歷史與現實、事實與價值、時代與思潮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優秀著作。
(作者:韓慶祥,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