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利 徐學初
2025年10月16日09:0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各高校要規范實踐教學,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實習實訓等活動中,切實提高實踐教學實效”。
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高校應通過整合資源、協同聯動,積極構建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新格局。實踐証明,提升實踐育人實效性,既要以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將實踐育人的目標、選題、過程、成果和考核評價統籌兼顧、融會貫通成一個有機整體,也要聚焦關鍵環節,精准發力,切實推進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提質增效。
實踐育人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有機組成,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有效途徑,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提出“思政引領力”概念,並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的首要特質,彰顯了思政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突出地位和關鍵作用,為新時代高校加強思政課建設指明了奮斗方向。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思政課的有機組成部分,要結合時代熱點和各門課程主題主線及內容,旗幟鮮明地講政治、講立場、講方向,充分發揮思政課的引領作用,教育引導青年“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是衡量實踐育人實效性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因此,教師在確定實踐活動主題時,應當從學生需求出發,結合時政新聞,聚焦社會熱點,強化實踐育人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主題確定后,學生自由組成實踐團隊,自行協商、自擬選題,教師負責對選題進行把關指導。青年大學生主體意識強,探索勁頭足,教師要鼓勵並引導學生結合個人興趣、所學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進行選題。一方面,有助於提升實踐育人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避免內容上的同質化﹔另一方面,通過賦予學生自主權和選擇權,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激發他們主動求知、自主探索的動力,使實踐教學真正落地、落實。當然,在選題時,教師也要做好引導,避免教學的泛化。
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學理支撐的實踐課,又是實踐滋養的理論課,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場景式和體驗式教學,積極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沉浸式課堂,用鮮活的事例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所學,深化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達到學真知、明真理、辨是非的效果,增強實踐育人理論說服力﹔及時捕捉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端正價值理念、涵養道德觀念,提升實踐育人情感親和力和感染力﹔通過體驗感悟新時代生動實踐和偉大成就,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發揮實踐育人行動引導力。隨著系統化、協同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各地實踐教學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實踐方式多樣,通過參觀調研、訪談、問卷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等走向社會,多渠道、多途徑增強學生社會實踐體驗並及時記錄下來,在不斷地學思踐悟中引導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實踐教學成果是對教學過程進行系統總結和提煉升華,幫助學生深化理論認知、強化情感體驗、提升綜合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獲得感。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指出:要“注重總結實踐教學成果,把優秀成果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支持出版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成果,推動實踐教學規范化”。為此,我們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做”中學、“行”中思、“踐”中悟,並通過撰寫調研報告對實踐成果進行總結,不斷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成果可以是文字報告,也可以根據專業特長和個人興趣愛好採用圖片、視頻、情景劇、辯論、朗誦和演講等多種形式呈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實現由“知道”到“做到”的轉化。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活力和創造力,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部門就明確要求“各高校要制訂實踐育人成效考核評價辦法,切實增強實踐育人效果”。學生既是實踐育人的對象,又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實踐育人中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參與自評和互評,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在考核方式上,堅持結果與過程統一、定性和定量結合,高校和地方協同、自評和他評互補,突出對學生思想變化 、實際表現、成長收獲的考評,將結果作為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參考。當代大學生喜歡朋輩分享和才干展示,支持和引導他們通過現場展示、網絡宣傳和巡回宣講等形式,圍繞“青春告白祖國”“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主題進行展示,擴大教育示范效應,實現實踐育人常態化和長效化。在良好的實踐育人氛圍中,引領大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國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國精神融入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路徑研究”(編號:SZ21005)研究成果,2021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民族高校思政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學研究及案例整理”(21SZK10656004)階段性研究成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