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 系統性增強我國經濟發展韌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專家談)

謝寶劍

2025年10月22日09: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堅持全國一盤棋謀劃經濟工作,攻克了我國經濟發展許多中長期存在的難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不斷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全國一盤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許多都收入在《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比如,《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幾個關系》指出:“推動好一個龐大集合體的發展,一定要處理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然后再從體制機制和政策舉措方面下功夫,做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這篇大文章”﹔《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持的原則》指出:“全國統籌,就是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制度優勢,實行黨政同責,壓實各方責任”﹔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我們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堅持全國一盤棋謀劃經濟社會發展,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

  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是將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韌性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指出:“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在《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強調:“堅持系統觀念,要統籌兼顧、辯証施策,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作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治理理念,堅持全國一盤棋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方法,要求我們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整合各方力量、協調各種利益、統籌各項工作,以實現國家整體戰略目標、維護國家根本利益。

  我國是一個大國,這既意味著我國發展具有規模優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意味著各地情況不同、稟賦各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涵蓋面廣、涉及面多。隻有統籌兼顧、協調各方,把大家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把各方面智慧集中起來,才能最大程度增強發展信心、最大范圍凝聚發展合力。堅持全國一盤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洞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我們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為新時代新征程凝聚發展合力、完成重大戰略任務提供了根本遵循。

  從理論邏輯看,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系統觀與中國具體實際進行創造性結合,將國家視為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開放的系統,強調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配合,以實現整體目標的最優化﹔從歷史邏輯看,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深深植根於我國歷史文化與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並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智慧結晶的傳承與升華﹔從現實邏輯看,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形勢下,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為統籌全國力量、抵御多種風險挑戰,助力保障國家安全、化解內部矛盾、實現長遠發展目標提供了重要遵循。

  總的看,堅持全國一盤棋要求在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正確處理整體與部分、民主與集中等一系列關系,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各領域,促進動態平衡、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強大合力,助推國家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這既是應對當前和未來國內外復雜嚴峻環境的需要,也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新時代以來,正是堅持全國一盤棋,注重“十個指頭彈鋼琴”,把全國上下連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使得各項政策相互配套、相互耦合,我們才形成了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磅礡力量,在面對洪水、地震、疫情的考驗時,面對金融危機、貿易摩擦的挑戰時,履險如夷、化危為機。深入理解並貫徹全國一盤棋思想,既是堅定制度自信、用好制度優勢、發揮制度威力的內在要求,也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需要。

  當前,我們正在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注重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高質量完成規劃編制工作。”“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各種矛盾和風險交織疊加。從外部來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風險與經濟全球化逆流交織,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沖擊與重構,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氣候變化影響加劇、糧食和能源危機頻發等全球性問題相互疊加。從內部來看,我國經濟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需要進一步鞏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同時還面臨一些內部挑戰,如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亟須深度融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產融結合有待提質增效、區域發展戰略仍需進一步協同聯動等。

  這要求我們必須把各方面情況考慮得周全一些,搞好統籌兼顧。要進一步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始終堅持全國一盤棋來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更加注重系統集成,進一步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同時,把堅定制度自信和深化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不斷增強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韌性,不斷贏得戰略主動,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國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引領我國經濟在復雜嚴峻環境中展現強大韌性

  經濟韌性一般是指一個經濟體在遭受外部沖擊時所表現出的抵御、恢復、適應和轉型的綜合能力,是其發展安全性穩定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韌性不僅注重一個經濟體能否從沖擊中恢復,更注重能否在應對沖擊的過程中維持長期發展的動力和趨勢,乃至向更高發展階段躍遷升級。強大的經濟韌性不僅是成功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在復雜變局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前提,更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和確保國家長遠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強,在《對新常態怎麼看,新常態怎麼干》中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回旋余地大”。正是因為我國始終保持並不斷增強經濟發展韌性,才有“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的底氣保持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因外部壓力而改變自己的戰略方向和發展節奏,並向更高形態、更優結構、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堅持全國一盤棋對於增強經濟韌性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以全國一盤棋思想系統謀劃並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展現出強大活力,經濟發展韌性顯著提升,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領域。

  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提升經濟發展韌性提供戰略路徑。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新發展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能夠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確保我國在極端情況下保持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堅持全國一盤棋,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各自發展定位,探索有利於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的有效途徑,能夠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制度規則加快統一,要素自由流動水平不斷提升,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經濟效率進一步提高,大市場活力與信心持續增強,在面對各種風險挑戰時經濟系統的應急響應和恢復能力顯著提升。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提升經濟發展韌性提供核心動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以科技創新推動供給與需求的動態平衡,使我國經濟深深扎根於更具協同效應的產業生態之中,成為抵御外部風險、保持內生動力的關鍵。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具有地域性質和空間分異規律,既要堅決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簡單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僅僅是發達地區的事,而是要在堅持全國一盤棋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近年來,我國堅持全國一盤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不斷取得突破,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核心要素。比如,智慧農業通過衛星遙感、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現精准種植和智能管理,農業抗風險能力有效提升﹔工業互聯網與人工智能融合,催生出一批“黑燈工廠”,實現24小時無人化生產,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大幅提升﹔海上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藏粵直流工程開工建設,推動全國能源資源優化布局﹔等等。

  全面深化改革為提升經濟發展韌性提供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能夠有力破除束縛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我國發展內生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既不能單打獨斗、單兵突進,把目光局限在某個領域、某個部門的“一畝三分地”,又不能打亂仗、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把自身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謀劃、統籌考量,不能因部門利益、地方利益影響改革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全國一盤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很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破除了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等限制區域發展的障礙,商品要素資源流動更加暢通,宏觀調控能力持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強勁、韌性不斷加強,有效應對了國際環境變化以及新冠疫情沖擊等各種風險挑戰。

  區域戰略為增強經濟發展韌性提供空間支撐。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全局,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需要從發展全局進行考量。不同區域的戰略定位不同、戰略使命和目標也相應有所差異。堅持全國一盤棋,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不僅能推動經濟動能整體提升,而且有助於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更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全國一盤棋思想,結合自身實際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任務。區域戰略相互聯動、主動對接,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區域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相對差距持續縮小,重大區域戰略的引領帶動作用持續顯現,東西互濟、南北協同、陸海統籌的區域發展壯美畫卷加速鋪展。

  金融高質量發展為提升經濟發展韌性提供“減震器”。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二者共生共榮。堅持金融和經濟“一盤棋”,正確處理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的關系,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能夠以強大的經濟基礎為金融體系建設提供堅實基礎和廣闊市場,同時通過良好的金融環境促進資金流動,增強經濟的抗風險能力。近年來,我國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取向一致性,系統協同推動改革不斷深化﹔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帶動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積極推進金融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加快構建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持續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持續增強。

  總的來看,這幾個領域環環相扣、互為支撐,彰顯出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引領我國經濟在復雜嚴峻的變局中展現出強大韌性,也充分証明堅持全國一盤棋為增強我國經濟發展韌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增強經濟發展韌性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十分豐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是全方位的。”面對日趨復雜的外部環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高瞻遠矚的系統思維,堅持全國一盤棋的工作思路與方法,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全面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與安全。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增強經濟循環韌性。把“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落到實處,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真正暢通國內大循環,夯實經濟運行的內生基石,提升經濟運行的穩定性。積極推動各地區明確自身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摒棄省內、市內等的自我小循環,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以系統思維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統籌消費和投資,做好預期管理工作,構建統一、透明、法治化的市場基礎制度體系,完善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機制,提升制度規則設計的系統性與前瞻性。推進協同配套體系建設,加強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與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協同,以及政府監管與行業監管、社會監督的一盤棋考量,建立全國統一的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體制機制,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增強經濟發展韌性、推動高質量發展夯實堅實根基。

  統籌產業發展,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體系。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等為特征,既要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又要求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本地特色和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能片面突出發展某個或某幾個產業,而要堅持創新引領、協同發展,提升產業綜合實力,打造更具韌性的產業體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重要載體。面向未來,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引導全國各地的優勢科研力量、龍頭企業、金融資本等形成創新聯合體,協同攻關、形成合力。在此基礎上,加強場景創新牽引,推動場景資源、數據要素、人才、資本等跨區域流動,推動新技術落地生根、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同時,設置分類分級的產業安全治理體系,通過分類施策構建韌性強大的產業生態。比如,針對關系國家安全的重點產業,可在國家統一規劃布局下形成自主可控的生產能力和備份系統﹔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可鼓勵“鏈主”企業構建開放協同、風險共擔的供應鏈生態,並依托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等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升開放韌性的整體效能。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要科學統籌,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推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不斷增強經濟發展能力與抵御風險能力。以系統思維謀劃推動各項改革措施,增強制度的穩定性、系統性,形成整體效能,以穩定的預期增強發展的信心。繼續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並以開放促改革,識別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點,形成反饋機制,引領國內相關領域的改革。同時,加強國內各地區開放政策的統籌協調,避免政策碎片化,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對外開放格局。發揮各地對外開放比較優勢,與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匹配,努力打造對外開放高地,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拓展外部韌性空間。

  加強區域戰略協同聯動與融合發展,構建更具韌性的區域經濟新格局。加強區域戰略的系統對接和協同聯動,統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等,能夠增強區域經濟發展韌性。應堅持全國一盤棋,堅持陸海統籌、山海互濟,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的導向作用,加強重大戰略之間、腹地與港口之間的通道建設。同時,從國家區域發展總體布局的高度,明確地方發展在國家全局中的定位和發展思路,使地方各得其位。鼓勵不同地區主動對接各大區域戰略,從地區特色出發,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在產業布局、協作等方面形成互補。引導陸域優勢產業不斷向海洋拓展,發揮沿海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促進區域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經濟的穩定性。統籌兼顧經濟、生活、生態、安全等多元需要,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在更大范圍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素資源自由流動與治理機制協同聯動。

  加強金融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堅定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處理好實體經濟與金融之間的關系,積極建立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以應對不斷增加的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一方面,堅持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一盤棋考量,以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精准適配的金融產品,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金融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另一方面,著力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立足一域謀全局,加強金融管理部門和宏觀調控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等的協同監管,落實好屬地風險處置和維穩責任,健全權責一致的金融風險處置責任機制。

  (作者為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2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