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
2025年07月22日08:2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222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焦点和大国博弈的重要变量。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方面展现出强大赋能潜力,同时也在深刻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远影响人类社会文明进程。
“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为我们科学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大势、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向善的价值追求,既是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指引,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引领智能社会构建的战略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科技创新的人民性特征,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单一工具性应用,向深层次社会系统嵌入不断延展,其影响范围广泛、变化速度极快,带来的伦理、法律、安全、治理等问题也日益复杂。在助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数据滥用、算法歧视、虚假内容生成等风险隐患。因此,必须强化价值统领,将科技向善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根本准则,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人民利益、顺应时代需求、维护社会正义。坚持科技向善,方能使人工智能成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强大引擎。
坚持科技向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始终与社会公共利益保持一致,体现人民立场,严守安全底线,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这不仅是一项伦理要求,更是一种治理理念和发展战略,其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深入理解:第一是“有益”,即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聚焦国家战略、回应民生需求,注重技术的适配性和社会价值引导,强化其服务大局、造福人民的能力;第二是“安全”,即构建覆盖技术研发、数据治理、算法运行到场景部署的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筑牢可信、可控、可靠的技术安全屏障;第三是“公平”,即破除要素集中与能力分化带来的发展壁垒,推动人工智能成果在区域、群体、行业之间均衡普及。从根本上讲,科技向善不是限制技术创新,而是通过制度建设、价值规范、伦理审查,提升技术的可持续性与社会适应力,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纵深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坚持科技向善,在实践中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方向加快演进。要牢牢把握服务人民的根本立场,聚焦国家所需、社会所盼、民生所向,在基层医疗、教育公平、养老助残、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深化智能应用,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与普惠能力。要构建涵盖短期效能与长期价值的综合评估体系,将社会效益、文化包容、生态可持续等要素纳入技术评价指标,引导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要健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机制,在国家层面强化制度保障和刚性约束,在行业层面建立伦理互认机制,在企业层面推动道德规范深度嵌入产品研发全过程。特别是在医疗诊断、司法辅助、公共管理等高敏感领域,应建立动态风险清单与算法透明化审查制度,防止“黑箱决策”、技术滥权等问题的发生。通过制度引导、标准设定和公众参与,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驱动”向“价值引领”稳步转变。
坚持科技向善,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根基支撑。安全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要加快实施核心技术攻坚工程,聚焦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可控算法、系统稳健性等关键领域,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制约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瓶颈。要完善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体系,推动建立覆盖采集、存储、流通、使用、销毁等环节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特别是对高敏感数据,实施更为严格的差异化保护,筑牢数据安全防线。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高风险场景中,推行技术验证、场景测试和分阶段准入制度,实现从研发到市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同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立法进程,明确企业、平台、用户等各类主体的权责边界,构建法律、伦理、标准、监管相统一的综合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坚持科技向善,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公平普惠。要完善国家统筹与区域协同的制度安排,引导算力资源、高端人才和技术要素向中西部地区、基层区域有序下沉,通过“飞地经济”“对口支援”等机制构建资源共建、成果共享、产业协同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数据确权流通制度、算法开源共享机制,畅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场景应用的全链条路径,提升人工智能在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的赋能能力。要推动低代码平台、智能终端设备在农村、社区等基层广泛布局,提升公共服务的智能可及性和群众的数字获得感。同时,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科研协同、公众参与为特征的共治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民生服务示范区,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医疗、治理等场景深度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样板和制度经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持续动能。
坚持科技向善,是我国主动应对人工智能发展挑战、提升智能时代战略主动权的重要抉择,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系到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更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公平正义重塑与国家竞争战略格局的塑造。在人工智能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全局与社会系统运行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向善这一价值指针,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坚持人民立场、强化安全意识、突出公平导向、落实法治原则,确保其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全领域。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可控可信、自主安全的智能技术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智能化浪潮中把握战略主动、赢得发展先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有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