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光明时评】数智赋能思政课建设

王艳

2025年07月24日08:39    来源:光明日报222

原标题:【光明时评】数智赋能思政课建设

【光明时评】

当前,高校积极探索推进数智育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已渐成风潮。有的高校创建数字思政课教师形象,拓展“主课堂+云课堂+实践课堂”多维思政育人矩阵;有的上线“四史”教育虚拟仿真课程,师生戴着VR眼镜即可重“走”长征路。善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的共融互通,为思政课建设打开了新空间。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崛起,带来新的技术、能力、认知和思维,让人们的生活跑步进入“数智化生存时代”。数智化对知识获取方式、教育方式有着深刻影响,数智赋能教育趋势显著。以数智化推动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融合,有助于营造网络育人新生态,也是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数智时代的万物互联属性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随身而动”和“随时在线”两大特性,方便通过在线连接获取资源。数智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已习惯通过在线连接获取和使用几乎所有资源。学生生活从现实世界延伸到数字世界,通过数智技术与现实世界相互连接、深度互动、融为一体,数智化时空的改变,意味着要构建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的网络思政教育新格局。

数智赋能的本质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运行方式。在思政教育场景中,通过数智技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创新,将教育世界的现实逻辑和数智世界的底层逻辑对接,帮助思政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进行思政教育的系统重塑和结构再造,实现资源拓展、体验优化和效率提升。

数智技术赋能下,内容生产从学徒式、经验化、单线性变为爆发式、快速化、多线性,大幅降低了内容生产成本,明显提升了效率,内容呈现形式更具科技感、创意性和趣味性。在数智技术面前,人人都能成为内容生产者。各种智能生成软件让内容生产变得简单易得,以往只有资深人士和专业团队才能做到的事,如今貌似一个人就能完成。在人机协同的混合智能生产范式下,思政教育工作者更需要从内容生产者化身为内容架构师,主动拥抱数智技术,做到守正创新。

数智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采集和分析,分析结果反过来成为提升第一课堂的抓手,教师可利用学情分析有的放矢地设计教育内容,再对教育内容进行个性化推送。教学样态上,AI数字人、直播技术的创新尝试使得教育场景更加形象生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XR)等技术的应用,让创造全景式、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成为可能。从课堂结构来看,数智技术广泛应用于在线学习、实时调研、移动研讨等课堂方式,涌现出智慧课堂、网络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仿真课程、虚拟教研室等多样化形式。数字共享平台将教学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智资产,助力构建起丰富的知识理论库、教学资源库、实践资料库。

数智时代技术加速迭代,这对思政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是一个挑战。思政课教师须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对数智技术动态的敏感度,提升数智素养和创新能力,如此方能更从容地应对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开拓新时代网络思政建设新局面。

(作者:王艳,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黄瑾、刘圆圆)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