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承诺的就要兑现(思想纵横)

郭 旭 张和悦

2025年07月25日08: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在最近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员领导干部承诺的分量与践诺的重量。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言必信、行必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的形象和作风的大事。唯有始终坚持重信践诺、说到做到,方能展现好样子、引领好风气、赢得好口碑。

  承诺于心、践诺于行,才能取信于民。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当了解到寿宁县下党乡山路崎岖、民生维艰后,便承诺一定要去一趟。诺言既出,风雨无阻。1989年7月,习近平同志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从县城出发,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又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一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进了下党就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通公路、通电等问题。1991年初,下党第一条公路建成;同年12月,一座250千瓦水电站建成。这场践诺之行,至今仍被当地百姓传为美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抓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始终如一从自身做起,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垂范、树立了光辉榜样。近13年过去了,中央八项规定展现出改变中国的实践伟力,也彰显了我们党言出必行、认真办事、能办成事的品格和决心。这深刻启示我们,凡是承诺过的,哪怕山高路远、困难重重,也要全力以赴去解决、去落实,如此方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从承诺到践诺的跨越,丈量着一心为民的温度,检验着履职尽责的力度。坚守初心、兑现承诺,就要心系群众、深入基层,经常到情况复杂、问题较多、工作一直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俯下身子听民声、迈开步子摸实情。对说过的话、许下的诺言,抓住不放、扭住不让,能立即解决的就立行立改、马上就办,绝不“踢皮球”,绝不说一套做一套,让群众第一时间感到变化、得到实惠;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判、明确推进举措、拿出时间表,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不落空。扛牢责任、践行诺言,就要不兴伪事、不务虚功,发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无论是抓改革、谋发展还是惠民生、保稳定,都要鼓足一股子认真劲、实干劲,敢于攻坚克难、勇于过险夺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以诚心实意的态度和说到做到的作风,力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

  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诺出必践、言出必行,既系于党性的砥砺,也离不开组织的督促。要培养践诺的自觉。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在深学细悟中锤炼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弘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使重信守诺成为政治自觉与行动本能。要立起践诺的标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必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吊高胃口、不好高骛远,重在推出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改革举措,落地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示范强的民心工程,确保承诺扎根实际、符合民意,而非凌空蹈虚的“空中楼阁”或脱离群众的“政绩盆景”。要强化践诺的保障。探索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公开亮诺、过程督诺、群众评诺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的依据,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更加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成事,形成实干担当、竞相争先的生动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5日 09 版)

(责编:代晓灵、刘圆圆)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