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才:世界“現代性”話語體系的重釋和改寫【2】--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

侯才:世界“現代性”話語體系的重釋和改寫【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哲學解讀

侯才

2012年11月19日14:34    來源:學習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現代性的內在矛盾是什麼?這直接涉及如何進一步塑造和實現一種合理的中國現代性,也直接涉及當代中國哲學特別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任務。
  我個人以為,現代性的基本矛盾是科學性與價值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矛盾。當代中國哲學特別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擔負起自己的使命,必須創造性地解決科學性與價值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矛盾。
  首先,就作為現代性本質規定的主體性的內在矛盾來考察,必須解決和實現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近代以來,伴隨著人的主體地位的確立,人們實踐的主觀態度和關注的重心由客體規定的尺度轉移到主體意義的尺度,由對客觀對象認知的真理性或科學性的追求轉移到對主體存在的價值性的追求。在資本的統治和價值增值規律的作用下,以及在科技和工業所造就的巨大生產力日益充分地提供滿足需求的手段的情況下,人們的需求發生質的變異,由對有限的使用價值的追求轉變為對無限的價值的追求,乃至人們為自己不斷膨脹的貪欲所左右,喪失了自我的主體性地位,並由此導致科學性與價值性的分裂。
  其次,就現代性所體現和面臨的文化矛盾考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塑造合理的現代性,必須解決和實現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就中國文化而論,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就處在古今中外文化矛盾的交匯點上。解決古今中外文化的矛盾,成為中國現代化賴以實現的一種必然形式和契機。這種當代中國文化矛盾的底蘊和實質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歸結為時代性與民族性的關系。單純而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要解決的是前現代性與現代性的矛盾。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不可能孤立地發展,必然要尋求和借助具有現代性的外來文化資源。而具有現代性的外來文化資源也必然對中國傳統文化發生影響。這樣一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與具有現代性的外來文化資源的中國化這兩者就聯結、重合在一起,成為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統一過程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如果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要解決的是前現代性與現代性的矛盾,可以歸結為時代性這一核心問題﹔那麼,具有現代性的外來文化資源的中國化解決的則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矛盾,可以歸結為民族性這一核心問題。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與具有現代性的外來文化資源的中國化的關系,實際上是以特殊形態表現出來的時代性與民族性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上是在不斷回答和解決科學性與價值性、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矛盾過程中形成的,它包含了對這種現代性內在矛盾的實際解答。表現在思想理論上,其主要標志就是包括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科學發展觀而言,作為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以及批判借鑒和吸收西方現代文明的成果,包含了“科學發展”與“以人為本”兩個基本的維度,具體體現了科學性與價值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因而,在現代性這一視閾中,充分彰顯出其對於“中國現代性”塑造以及當代中國發展的獨特價值和意義。
  “中國現代性”仍在塑造和生成的過程中。它仍將繼續面臨許多嚴峻的困難和挑戰。但是,可以確信,中華民族有智慧、有能力終將勝利完成這一歷史任務。

分享到:
(責任編輯:萬鵬、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