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胡敏:以加快結構調整、釋放制度紅利應對經濟下行風險
胡敏
2013年07月23日10:02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胡敏:以加快結構調整、釋放制度紅利應對經濟下行風險

以經濟筑底時間換取結構調整空間

當前的經濟困境既是國內外錯綜復雜局面的反映,也有近年來結構調整滯后、升級乏力的結果,還有前期4萬億投資刺激的負面效應積累將體制弊端進一步固化的原因。

中央提出,當前需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仍然具有許多有利條件,穩增長、穩物價的“雙穩”目標的實現,使我國經濟走勢緩中趨穩的脈絡已經清晰可見。雖然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兩難”問題在增多,但要用新視角和新思路,正確認識發展大勢,把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機結合起來,統籌施策,注重創新驅動,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著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顯然,穩定政策是前提。李克強總理提出,不要因為指標變化輕易改變政策。因此,在此前的幾次調研座談中,他清晰地提出,要有效盤活金融資金存量和財政資金存量,要進一步通過去杠杆化和去產能化變“存量”為“增量”。今年以來,我國貨幣發行量和銀行存款量雙雙突破一百萬億元,外貨儲備已達到3.5 萬億美元﹔據有關方面測算,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存量也達到3萬億元人民幣。顯然,我們不能再企圖靠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和財政資金注入,用“增量刺激”的“麻醉劑”進一步固化結構和體制的弊端。當然,要盤活用好現有資金存量,有可能會延續經濟下行的筑底時間和帶來體制轉換的陣痛,但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我們就不能贏得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空間。一定意義上,這正是“穩中有為”、“穩中有進”的內涵。

“穩中有為”還要重在結構調整上“有更大作為”。要充分抓住啟動新型城鎮化帶來的機遇,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並舉”,盡快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激活創新創業潛能,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釋放城鄉消費潛能。

“穩中有為”更要在深化改革上“有更大作為”。轉變職能、減少審批、簡政放權是將“錯接在政府身上的手”換上“市場的手”。同時,以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更多的讓市場發揮發揮好價格配置資源的導向作用,是將制度改革的紅利充分釋放出來。上周末,央行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 就邁開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實質一步。也完全可以相信,全面加快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在下半年和今后一個時期會超乎我們的想象和期待。(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胡敏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