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湯維建:民事檢察制度在逐步強化

湯維建

2013年08月21日11:04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民事檢察制度在逐步強化

回溯民事訴訟法的發展過程,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督,其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從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行)就開始出現了。然而,其最初的出現僅僅是一項空洞的基本原則,而缺乏具體的制度保障和程序規范,因而基本上形同虛設。1991年民事訴訟法對此稍有改觀,規定了檢察院的事后監督形式,即抗訴制度。2007年局部修改民事訴訟法,對抗訴制度進一步予以完善。抗訴制度雖然取得了明顯的實踐效應,使司法裁判的公正度大大提升,然而,僅僅局限於事后監督的抗訴制度難以矯正失衡的訴訟體制和模式,訴權保障不力和審判權易致濫用的局面無法得到切實改變。2012年全面修改民事訴訟法,進一步突出了法律監督權在民事訴訟法上的地位和作用,將民事檢察監督制度從單一的抗訴制度中走出來,步入了涵蓋訴前監督、訴中監督、訴后監督和執行監督在內的全面監督新階段。

檢察院法律監督權在民事訴訟領域中的介入與逐漸強化,反映了民事訴訟法在中國土壤上的發展規律。檢察監督權被導入民事訴訟領域,其最初動因在於控權,希望通過與審判權同屬公權力的檢察監督權來制衡和監督審判權,以達到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廉潔司法的制度性目標。然而,檢察監督權被引入民事訴訟領域后,其功能迅速擴張,並因此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功能格局:一方面可以卓有成效地對審判權實施監督和制衡,另一方面還有助於保障和支持審判權的依法獨立行使,同時還可以保障和監督訴權的依法公平行使。此外,由訴訟監督功能所延伸形成的一般監督功能也開始顯現。檢察院的法律監督權,業已突破訴訟監督的傳統藩籬,進入到了更為廣闊的一般法制實施和遵守的領域。

可見,檢察監督權介入民事訴訟后所產生的多重功能,使得原本一直處於失衡狀態的民事訴訟體制和模式,轉而變得更加合理與平穩,審判權被濫用的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訴訟程序無序化狀態有了顯著改觀,司法成本大大降低,司法效率迅速提升,司法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也因此不斷增強。可以說,在1991年修改民事訴訟法后,曾一度陷入困境的中國民事訴訟在遇到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制度后,誠猶如撥開雲霧見天日,大有柳暗花明之感。這充分說明,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制度與中國民事訴訟法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至此,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事司法制度已經較為完整地呈現出來。(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