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調整 首提“適度進口”

2013年12月26日09:14   來源:半月談

原標題:中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調整 首提“適度進口”

  新階段的必然選擇

  “上述調整表明,在我國發展水平進入一個新階段以后,我們對糧食安全的認識也有了一個明顯的進步。”葉興慶說,我們現在追求科學發展、追求可持續發展,在糧食生產上也要體現這個理念,那麼就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勢必影響糧食產量,倒逼著我們在糧食安全戰略上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時,我國的對外開放也到了一個新階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對農業而言,也要從我國的資源稟賦出發,發揮比較優勢,更充分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目前,除北美外,南美、非洲、中東歐、東南亞等地都有很大的糧食增產和出口潛力。”葉興慶說,在谷物基本自給的前提下,我們完全可以實現糧食進口地域的多元化,降低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給國內帶來的影響。

  另外,我國1996年確定的解決糧食供需問題的基本方針其實已經難以為繼,因為按照老的糧食統計口徑(包括谷物、豆類、薯類),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已經不到95%了。以去年為例,大豆就進口了5000多萬噸,糧食總進口量接近8000萬噸,自給率不到90%。

  “此前的糧食安全方針,籠統地提糧食自給率堅持95%的目標,實際上卻達不到。”葉興慶說,如果政策目標與現實長期背離,就會使目標失去公信力,失去指引作用,所以糧食安全戰略的調整勢在必行。

  適度進口的需要

  在新的糧食安全戰略中,“適度進口”的提法最引人關注,因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自己的飯碗主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這二者之間如何平衡?

  “這兩個說法並不矛盾。”葉興慶說,可以這樣理解,“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指的是“谷物基本自給”,“自己的飯碗主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指的是“口糧絕對安全”。因為國內土地、淡水等資源有限,所以隻能是集中資源保重點,即保口糧、保谷物。

  實際上,在新的糧食安全戰略中,我們區分了4個概念。最核心的是口糧,包括小麥、大米﹔比口糧范圍稍大一點的是谷物,它比口糧多了一個飼料糧﹔更大一點的概念是糧食,包括谷物、豆類、薯類﹔最后是食物,除糧食外,還包括食用油、肉蛋奶、蔬菜、水果、水產品等。

  “對於核心的部分,我們要求保障的水平很高﹔對於相對外圍的部分,我們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國際市場、國外資源。”葉興慶說,這種更清晰的劃分並採取不同的策略,是在新形勢下保障糧食安全更有效、更可行的方案。

  當然,考慮到國際糧食市場的容量,我國在糧食進口的操作上一定要審慎。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增加一兩千萬噸的進口,而應該逐年地、緩慢地、均衡地釋放我們的進口需求,讓國際市場有一個反應的過程和增加產能的時間。

  “以大豆為例,如果看十年前的國際市場規模,不可能想象今天我國會達到這樣的進口量。”葉興慶說,這就說明,隻要操作審慎,平緩地釋放進口需求,我國糧食適度進口對國際市場的沖擊就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同時,我們也需要增強在國際糧食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定價能力。

  最后,在新的糧食安全戰略中,還特別強調了科技的作用。“因為從國內的資源條件來看,不管是確保糧食的產量和質量,還是平衡好糧食生產和生態的關系,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葉興慶說。(記者 高遠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