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玒(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總編輯):
問:2012年4月,人民網上市,從一個大報的附屬網站變身為一個上市公司,廖總也從一個媒體的領導者轉型為上市公司的老總,請問您如何看待這種轉變,您的工作有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
答:人民網是文化體制改革的積極實踐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我覺得這種轉變是一個收獲,更是一個新的開始。
上市之后,2012年4月28日,我們就此開了一個會,我們認為,對於上市成功,頭腦一定要清醒,這標志著我們又踏上新征程。上市當天,人民網的表現非常好,大家備受鼓舞,因為大家十幾年來,特別是籌備上市這一兩年來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就像種的花、種的樹結了碩果。
但是隨著上市成功,大家要在一個新的平台上踏上新的征程,未來的路更寬、更廣了,也比以前更具有挑戰性,也許會走得更艱辛。以前人民網是要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上市之后,我們的董事長馬利同志加了一句話——讓投資者受益。讓一方面滿意容易,讓兩方面滿意難,讓三方面滿意就難上加難了。人民網會繼續堅持正確導向,加快發展,保持公信力,努力做到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讓投資者受益。
田明(星空華文傳媒首席執行官、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
問:您如何看待大型綜藝節目引進和原創的關系?中國原創節目何時也能紅火起來?
答:國外文化領域也經歷了一個引進消化吸收的過程,他們在制作節目時有嚴格的規定,對於舞美、燈光等各個工種都有詳細的標准,這是他們100年來的經驗總結。我們必須承認這些經驗符合傳播學的科學性,因此在這方面我們很樂於引進國外的版權模式。採用模仿的模式,既不尊重版權也沒有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簡單模仿無法真正制作出節目的“精華”,學到的更多是一個“形”,而不是他的“神”。
相對而言,引進能真正做到神形具備。但是光引進是不夠的,除了引進,我們必須要有消化吸收和再創造的過程,一定要做到真正的本土化。在國外模式基礎上一定要有中國表達和中國文化的結合,這才是成功的根本。
我們正在與許多國際上知名的模式公司組建合資公司,研發中國的原創節目。簡單原創很容易,但是我們追求的是高品質的原創。因此我們一直在向國外先進模式學習,希望能夠利用消化吸收他們的技巧和規律,創造出可以面向全球的、新的好的節目模式。
杜金卿(河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
問:河北出版傳媒集團近兩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全國出版業異軍突起。接下來將採取哪些措施保持這種強勁的發展勢頭?
答: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河北出版傳媒集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集團全年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38%和43%,比改制前的2008年分別增長了110%和170%。下一步,我們將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積極深化二次改革,全面實施“數字化、全媒體”發展戰略,全力打造冀版品牌,扎實推進股改上市,切實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傳統出版業的轉型升級。到2015年,努力把河北出版傳媒集團公司打造成為具備較強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出版傳播力,跨媒體、跨行業、跨區域發展的現代一流出版傳媒集團。